深海饗宴!科學家丟牛屍入南海 竟釣出「太平洋睡鯊」

太平洋睡鯊首度在南海現蹤,科學家以沉入深海的牛屍為誘餌,成功拍攝到其進食行為與罕見畫面。(圖擷取自Ocean-Land-Atmosphere Research)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透過1場以牛屍為誘餌的深海觀測,科學家意外記錄到「太平洋睡鯊」在南海現蹤,不僅首次證實其活動範圍遠超過往認知,還揭示了牠們極具特色的進食與社會行為。根據科學網站《Discover Wildlife》報導,這次觀測為解開深海生態之謎,提供了寶貴的新線索。
這次的觀測由中山大學與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的團隊主導。太平洋睡鯊(Pacific sleeper shark, 學名:Somniosus pacificus)這種行動緩慢的掠食者,過去通常被認為生活在北太平洋的寒冷水域,此次發現將其已知活動範圍顯著地向南推進。
攝影機捕捉到的畫面,揭示了這種神秘生物前所未見的行為。團隊觀察到,體型較大的鯊魚會極具攻擊性地撕咬牛屍,而較小的個體則較為謹慎地在周圍盤旋。
最有趣的發現是,這些鯊魚似乎存在一種「排隊」的進食秩序。研究員指出,從後方靠近的個體,似乎比已在進食的個體擁有更高的優先權,這反映出深海鯊魚之間仍有明確的競爭秩序。
科學家還觀察到,太平洋睡鯊在進食時,會做出獨特的「縮回眼球」動作。由於牠們不像許多鯊魚一樣擁有保護性的瞬膜,研究人員相信,這是一種在撕咬獵物時,保護眼睛免受傷害的防禦反射。
令人意外的是,所有被拍攝到的太平洋睡鯊都是雌性。研究團隊由此推測,這片海域可能是一些大型鯊魚物種的「育幼場」。
【影片說明】此為2024年9月東加海溝拍攝的另一次與太平洋睡鯊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