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首度缺席金磚峰會 CNN揭示內部優先考量主導決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首度缺席金磚峰會,外媒分析,這顯示北京正將政策焦點轉向內部經濟與政治議程。(法新社資料照)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金磚國家(BRICS)峰會6日在巴西登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卻首度缺席這項中國主導的重要多邊外交場域。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此舉反映北京當前政策重心傾向「國內優先」,並不代表中國降低對金磚集團的戰略評估。
CNN指出,這是習近平執政以來首次未親自出席金磚峰會,儘管此集團已擴大至11國,涵蓋多個重要新興經濟體,並致力於構築對抗西方影響力的平行體系。外界原本預期,中方會藉本屆峰會展現全球南方領導角色,尤其在美國總統川普主張「美國優先」、重塑貿易關係與近期協助以色列轟炸伊朗核設施之際。
儘管如此,中方選擇由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出席。CNN引述學者分析指出,這項決定應與中國國內當前所面臨的經濟壓力密切相關。北京當局正忙於制定未來五年發展規劃,並準備召開關鍵政治會議,聚焦提振內需、因應美中貿易摩擦與地緣政治風險。
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莊嘉穎(Chong Ja Ian)受訪時表示,川普擾動美國傳統同盟關係,可能令北京短期內感受到的「圍堵壓力」有所緩解,降低了藉峰會進行戰略反制的緊迫性。此外,中方或對今年峰會的成果預期不高,進一步降低了領導人親自出席的必要性。
CNN報導亦指出,中巴兩國近期已有高層互訪紀錄。習近平去年11月曾赴巴西出席G20峰會並進行國是訪問,巴西總統魯拉今年也訪問北京,雙方簽署多項合作協議。此背景下,中國此次由李強代行出席,可能也屬正常外交節奏調整。
香港大學助理教授黃裕舜(Brian Wong)表示,李強此行預料將持續推進中方對金磚擴張國的能源合作,並尋求擴大使用人民幣與數位人民幣於集團內部的貿易結算,延續北京強化區域貨幣主導權的既定策略。
CNN最後指出,儘管金磚架構持續擴大,且成員呼籲推動「多極世界」,但其內部制度差異與地緣立場分歧也使集體行動面臨挑戰。中俄兩國領導人此次未親自與會,除顯現內政考量,也反映金磚機制本身仍在調整其未來定位與實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