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魚真的會痛!科學證實捕撈後劇痛逾10分鐘 籲改革屠宰方式

    最新研究指出,魚類在遭捕撈後可能經歷長達10分鐘以上的劇烈痛苦。(法新社資料照)

    最新研究指出,魚類在遭捕撈後可能經歷長達10分鐘以上的劇烈痛苦。(法新社資料照)

    2025/06/11 16:08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每年全球逾2兆條魚類成為盤中飧,其死亡過程常被忽視。然而,一項最新科學研究證實,魚類在遭捕撈後,經歷的痛苦可能長達10分鐘以上,呼籲改革屠宰方式。

    這項由總部位於美國德拉瓦州多佛的國際研究機構「動物福利足跡研究所」(Welfare Footprint Institute)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發表於《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為衡量魚類痛苦提供了新框架。

    根據「Earth.com」網站報導,該研究針對虹鱒魚發現,空氣窒息法使其經歷漫長且劇烈的痛苦。科學家為此開發「福祉足跡框架」(Welfare Footprint Framework, WFF),以「分鐘」量化痛苦。研究估計,平均每條虹鱒魚會忍受約10分鐘達傷害性、致殘性或極度痛苦程度的折磨,有時甚至超過20分鐘。以重量計,相當於每公斤魚經歷24分鐘此類痛苦。

    現行空氣窒息法既不快速也非無痛。將魚置於冰塊或冰水中看似較溫和,但對如虹鱒這類冷水魚僅減緩代謝,反而可能延遲意識喪失,加劇痛苦。研究更顯示,魚類的痛苦往往在屠宰前就因擁擠、運輸及處理過程,造成累積性傷害。

    研究評估了電擊與敲擊兩種致昏方式。若使用得當,電擊致昏每花費1美元,可為魚類減少60至1200分鐘痛苦,是最具成本效益的福祉干預措施。但實際操作中,電擊常因設備或操作問題無法確實使魚隻昏迷。敲擊致昏在實驗室效果較穩定,但難大規模應用,且對操作精準度要求極高。

    「福祉足跡框架」創建者之一,動物福利足跡研究所的阿隆索博士(Dr. Wladimir Alonso)指出,此方法為衡量動物福祉提供了嚴謹且具證據的基礎。研究作者呼籲投資更佳致昏工具及人員培訓,能帶來巨大福祉改善。此研究也為政策制定者改革過時做法提供科學依據,並促使消費者反思盤中飧的來源。儘管研究聚焦虹鱒,但缺氧等壓力途徑在多數魚類共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