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手伸入香港民生! 餐廳娛樂場所牌照綁國安 特首強辯「恰當且必要」

港府強化餐飲場所牌照國安審查,引發業界對經營前景的擔憂,圖為民眾在香港餐廳內用餐景象。(路透資料照)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香港特區政府將強化餐飲及娛樂場所牌照的國家安全審查,行政長官李家超稱此舉「恰當且必要」,但此舉已引發外界對進一步打壓所謂「良心企業」或「黃色經濟圈」的深度關切。黃色經濟圈是指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後,由支持民主運動的市民和商戶自發形成的經濟網絡,透過光顧「黃店」(支持運動的店家)表達立場。
李家超10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明確表示,所有公務員在執行職務時,皆須「將國家安全視為最重要的元素」。據此,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在簽發或續發餐廳等營業牌照時,將新增維護國安條款。他並引述《憲法》、《港區國安法》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強調香港市民與行政機關均有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義務。
根據《路透》掌握的資訊,港府早在今年5月已向數千家餐飲及娛樂業者發出通知,要求其接受新增的國安條件。新條款規定,若牌照持有人或其僱員、代理、承辦商等「關連人士」,從事任何可能構成或導致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其牌照可被「釘牌」(即吊銷牌照)。此舉令外界憂慮,曾公開支持民主運動,例如張貼「香港加油」標語或展示雨傘運動相關圖像的店家,恐面臨更嚴峻的經營壓力。
儘管李家超強調相關法律條文「係好清晰嘅」(非常清晰),但當被問及何種行為構成「冒犯國安」或此舉是否針對「黃店」時,他並未正面回應。有法律界人士解讀,若在店內以粗言穢語辱罵國家或領導人,也可能觸犯條款,被視為不利國安或公眾利益的行為。
香港《英文虎報》則指出,此次新規定影響範圍廣泛,不僅一般餐廳,連游泳池、公眾娛樂場所,甚至年宵市場攤位等近20類牌照均納入規範。報導引述一位經營數家「價值導向」餐廳的匿名業者坦言,儘管大環境日益艱困,他仍會「以平靜穩定的心態繼續經營」並遵守法規,因為「無論社會或政治立場如何,超過九成的香港企業目前都在經濟低迷的重壓下掙扎」。
《路透》分析認為,自2019年「反送中」風波後,香港當局藉《國安法》持續收緊言論與集會自由,導致大量民主派人士被捕、媒體遭關閉、公民團體解散。此次將國安審查擴大至民生經濟領域,再度引發國際社會對香港自由持續受損的批評,包括澳洲、英國、加拿大及美國等國家均對此表達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