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大學生翻石頭找到「5億年前生物」 全新品種用他姓氏命名

新發現的天鵝絨蟲物種「羅翰氏天鵝絨蟲」(Peripatopsis barnardi)。(圖:Savel Daniels / X)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南非一名大學生在野外翻動石頭尋找小生物時,意外發現一種科學界前所未見的「活化石」,也就是天鵝絨蟲的一個新品種!根據科技新聞網站《SciTechDaily》報導,這個在南非乾旱的卡魯地區(Karoo region)的首次發現,不僅可能改寫該區域的古氣候歷史,更讓發現者直呼「找到失落的環節」。
時間回到2022年3月,斯泰倫博斯大學(Stellenbosch University)學生羅翰‧巴納德(Rohan Barnard)在偏遠山區探險,當他撥開落葉,在濕潤沙土中發現一隻黑色、身體柔軟的奇特小蟲時,立刻意識到牠的與眾不同。他小心翼翼地採集了標本,並將照片上傳至iNaturalist生物多樣性觀察平台,這一舉動引起了專家的注意。
這種神祕小蟲正是天鵝絨蟲,其家族歷史可追溯至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外型億年未變,是不折不扣的「活化石」。巴納德當時並不知道,他找到的是一個全新的物種,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為「羅翰氏天鵝絨蟲」(Peripatopsis barnardi)。此外,這是首次在乾燥的卡魯地區發現天鵝絨蟲,強烈暗示了當地遠古時期可能擁有茂密森林,與現今的乾旱面貌截然不同。
該校天鵝絨蟲專家丹尼爾斯(Savel Daniels)教授接獲通報後,立即前往發現地進行深入研究。透過DNA分析等技術,他確認這的確是新物種,並且推斷牠約在1520萬年前與近親分家,見證了該地區因氣候變遷導致森林退縮、物種被隔離演化的漫長歷程。這項包含「羅翰氏天鵝絨蟲」在內共七個新物種的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生態學與進化》(Ec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
丹尼爾斯教授特別感謝公民科學家的熱心分享,他指出,許多山區可能還藏著未被發現的特有種天鵝絨蟲,保護這些殘存的古老森林刻不容緩。對年紀輕輕的巴納德而言,能有「活化石」以己為名,至今仍感到不可思議。他說:「這彷彿找到了我們甚至不知道已遺失的環節,也讓我對未來充滿探索的希望,但同時也擔心許多未知生物,會在我們認識牠們之前就消失了。」
天鵝絨蟲如今僅存於潮濕環境,是遠古岡瓦那大陸的遺民。牠們獨特的演化地位,使其成為科學家研究地球生命史的珍貴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