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驚!你6200萬年前的「表親」長這樣?完整化石揭密人類遠祖

    此為混齒獸(Mixodectes pungens)的想像圖,新發現揭示此古代物種與現代人類的演化關聯。 (圖:Stephen Chester)

    此為混齒獸(Mixodectes pungens)的想像圖,新發現揭示此古代物種與現代人類的演化關聯。 (圖:Stephen Chester)

    2025/04/16 10:23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完整的6200萬年前「混齒獸」(Mixodectes pungens)骨骸,研究證實這種神秘的古代哺乳動物,竟是包含人類在內靈長類動物以及皮翼目(俗稱飛狐猴)的遠古近親。這項突破性發現,發表於3月11日的國際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為解開人類演化早期歷史的謎團提供了關鍵線索。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長達140多年來,混齒獸對古生物學家而言一直是個謎,相關知識大多僅來自零碎的牙齒和下顎碎片。如今,由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人類學副教授切斯特(Stephen Chester)領導的團隊,透過這具在新墨西哥州聖胡安盆地(San Juan Basin)發現的完整骨骸,首次得以窺見混齒獸的全貌。研究顯示,這種小型哺乳動物活躍於恐龍大滅絕後不久的古新世早期,體重約1.36公斤,主要以樹葉為食,並高度適應樹棲生活。

    切斯特指出,這具化石骨骸提供了新的證據,說明在恐龍滅絕後,胎盤哺乳動物如何在生態上走向多樣化。混齒獸演化出相對較大的體型和更依賴樹葉的食性,讓牠們得以和其他早期的靈長類近親共享樹冠層的生態空間。

    共同作者、耶魯大學人類學家薩吉斯(Eric Sargis)補充說,這具高品質且完整的骨骸,大大釐清了混齒獸的演化關係,證實牠們確實與靈長類和東南亞的皮翼目關係密切,堪稱人類的遠房親戚。

    這具珍貴的化石是由新墨西哥自然歷史與科學博物館的古生物學館長、共同作者威廉森(Thomas Williamson)所發現,包含部分頭骨、肋骨、脊椎以及前後肢,讓研究團隊得以重建這種古老哺乳動物的生活方式。其四肢和爪子的結構顯示牠擅長攀附樹幹與枝條,而臼齒的形態則適合磨碎植物纖維。

    透過兩次獨立的支序分類學(cladistic analyses)分析,研究團隊確認混齒獸屬於「靈長形類」(primatomorphans)這個包含了現生靈長類與皮翼目的大類群。這項發現不僅解開了混齒獸的身世之謎,更為理解包含人類在內的靈長類動物起源與早期演化,開啟了一扇重要的窗。

    這具在新墨西哥州發現的混齒獸(Mixodectes pungens)骨骼化石,是迄今最完整的一具,為研究早期哺乳動物演化提供了寶貴資料。 (圖:Andrey Atuchin)

    這具在新墨西哥州發現的混齒獸(Mixodectes pungens)骨骼化石,是迄今最完整的一具,為研究早期哺乳動物演化提供了寶貴資料。 (圖:Andrey Atuchin)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