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土星衛星多達274顆 數量創新高稱霸太陽系

    這張2023年6月由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影像,呈現土星及其三顆衛星:左起為土衛二(Enceladus)、土衛三(Tethys)和土衛四(Dione)。在紅外線下,土星因大氣中的甲烷吸收陽光而顯得昏暗。(美聯社)

    這張2023年6月由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影像,呈現土星及其三顆衛星:左起為土衛二(Enceladus)、土衛三(Tethys)和土衛四(Dione)。在紅外線下,土星因大氣中的甲烷吸收陽光而顯得昏暗。(美聯社)

    2025/03/13 00:35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在太陽系的衛星爭霸戰中,土星以無可撼動的優勢奪冠。國際天文聯盟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近日確認土星新增128顆衛星,使其衛星總數達到274顆,幾乎是其他行星衛星總和的2倍,遠超木星的95顆,讓「衛星之王」的寶座穩如泰山。

    英國《衛報》11日報導,這項發現由台灣、加拿大和法國的天文學家聯手完成。他們在2019至2021年間,利用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 (Canada France Hawaii Telescope, CFHT) 掃描土星周邊天空,當時已發現62顆新衛星,並捕捉到更多模糊目標。2023年,團隊再針對同一區域進行密集觀測,終於確認128顆新衛星,於2024年3月11日獲國際天文聯盟認可。

    這些新衛星皆為不規則衛星,外形似馬鈴薯,直徑僅數公里。天文學家推測,它們成群分布,可能是過去1億年內土星系統內大型天體碰撞的殘骸。研究團隊採用「移動堆疊」(shift and stack) 技術,透過連續影像追蹤衛星路徑並疊加增強亮度,才得以發現這些微小天體。

    在此次發現前,木星以95顆確認衛星(截至2024年2月5日) 暫居首位,土星則有146顆。如今土星大幅領先,研究人員斷言,木星難以迎頭趕上。目前,這些新衛星以編號暫稱,未來將依高盧、北歐及加拿大因紐特神祇命名,多數屬北歐群,迫使天文學家尋找更多冷門神名。

    帶領研究的台灣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艾旭敦(Edward Ashton)表示:「命名標準可能得放寬。」

    進一步觀測這些微型衛星,或能揭示太陽系早期的混亂景象—行星軌道不穩、碰撞頻發的時期。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天文學家格拉德曼(Brett Gladman)教授指出,它們可能是早期被捕獲衛星與彗星或衛星碰撞後的碎片,甚至與土星環的起源有關。

    艾旭敦認為,現有技術已難再發現土星、天王星或海王星周圍更多衛星,探測極限已近。不過,他強調衛星定義仍待釐清,這波發現也凸顯此議題的重要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