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研究:抗生素耐藥性挑戰 擬蠍毒液帶來新希望

    擬蠍毒液中含有的化合物,可能有助於對抗未來危險的醫院細菌。(取自Louis Roth專頁)

    擬蠍毒液中含有的化合物,可能有助於對抗未來危險的醫院細菌。(取自Louis Roth專頁)

    2024/08/08 10:58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知名科技網站《物理學家組織》(PhysOrg)6日報導,德國黑森州的研究人員首次全面解析擬蠍(Chelifer cancroides)的毒液成分,發現其中含有對抗抗藥性院內感染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強效分子,這項突破性的發現有望為未來難治性感染的治療帶來新希望。

    據報導,這項研究由LOEWE轉譯生物多樣性基因組中心(LOEWE 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Biodiversity Genomics, LOEWE-TBG)進行,結果近日發表於《iScience》期刊。

    擬蠍(Chelifer cancroides)也稱書蠍、偽蠍,是一類小型的蛛形綱節肢動物,它們並不是蠍子,屬於擬蠍目(Pseudoscorpiones),與真正的蠍子(Scorpiones)在分類上有所不同。擬蠍的外觀可能使人聯想到蠍子,因為它們也有鉗狀的前肢,但它們的體型通常較小,且不具備蠍子的尾部和毒針。

    擬蠍的毒液是通過其前肢的鉗子釋放的。這些鉗子不僅用於捕捉獵物,還能注入毒液以麻痺或殺死獵物。擬蠍的毒液具有抗菌特性,並且對小型無脊椎動物有效,但對人類並不構成威脅。這使得擬蠍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幫助控制小型害蟲的數量。

    這種生物的毒液對分析來說一直是個挑戰,但研究團隊成功人工合成了其中的一組新毒素,命名為「checacins」。測試顯示,這些毒素對MRSA等抗藥性細菌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MRSA是一種常見的院內感染菌,對抗生素甲氧西林具有抗藥性,常引發難以治療的感染。研究表明,「checacins」對MRSA的抑制效果令人振奮,但這些毒素對人類細胞也具有一定毒性,可能引發炎症反應。

    研究人員表示,需要進一步透過生物技術手段對其結構進行優化,以減少毒性並提高藥效。

    「動物毒液是潛在藥物的寶庫,但至今僅有一小部分被研究。」該研究的領導者、弗勞恩霍夫IME-BR和尤斯圖斯·李比希大學(Justus Liebig University Giessen)的呂德克(Tim Lüddecke)博士表示:「我們的新發現表明,深入研究這些小型毒性動物的毒液是值得的。」

    這項研究強調了探索新型抗菌物質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抗生素耐藥性感染可能成為全球疾病相關死亡主要原因的未來,這些新發現為醫療界帶來了新的希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