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和教官不足!《華郵》:台灣政府促民眾備戰 進展不太順利

7月24日在澎湖舉行的漢光演習,國軍操練反登陸作戰。(美聯社)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華盛頓郵報》3日報導,台灣政府正努力讓民眾做好應對中國入侵的準備,但進展不太順利,其中設備和教官不足,導致後備軍人訓練專業化的進度落後,且義務役服役人數不足,也導致無法達成無人機、刺針防空飛彈的操作訓練目標。
華郵指出,未演先轟動的台海戰爭主題戲劇「零日攻擊」(Zero Day),對台灣人的戰鬥準備程度有悲觀描述,包括台灣不可能打贏中國,這觸及賴清德總統面臨的非常現實的問題。
台灣政府一直試圖透過延長義務役期和改善預備役軍人的持續訓練,來提升防禦能力,這是更廣泛的國防戰略轉變的一環,旨在讓習近平冒險使用武力之前三思而後行,但台灣年輕人並未響應政府號召。
國防部長顧立雄6月向立法院坦言,設備和教官的欠缺阻礙預備役軍人訓練專業化的進度,「我必須誠實地講,就是說我們要快速地來加強(培訓),現在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空間」。
台灣希望建立一支專業的後備部隊,來支援15.5萬名現役軍人。現在,所有2005年(含)之後出生的台灣男性都須當兵1年,而大約200萬名退伍軍人也應每2年完成1次教召。
然而,台灣官員坦承,教導預備役及義務役在戰時補給前線部隊的計畫進度落後,今年只有6%的義務役(6936人)服1年制兵役,大多數學生選擇完成大學學業後才當兵,代表2005年出生的役男,要到2027年才能接受全面訓練。
此外,根據國防部官員的說法,一批經過挑選的1年制義務役本來應該學習操作無人機、刺針防空飛彈及紅隼反裝甲火箭等新式武器,但因人數不足而無法訓練。
台灣在加強訓練方面進展緩慢,令華府和台北的軍事專家感到擔憂,進而敦促台灣政府加快腳步,以嚇阻習近平、防止戰爭發生。
美國白宮前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表示,台灣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是,習近平及美國都懷疑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要做到這一點,台灣要有政治意願及遠見,指派最優秀的軍官來招募及訓練,「我真的希望台灣能做出這些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