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不是螞蟻也不是貓熊!智利「貓熊蟻」致命魅力大揭秘

    「貓雄蟻」實際上是一種蜂,生活在智利乾旱海岸地區。(圖取自維基百科公領域, CC BY-SA 4.0 )

    「貓雄蟻」實際上是一種蜂,生活在智利乾旱海岸地區。(圖取自維基百科公領域, CC BY-SA 4.0 )

    2024/07/14 14:53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據《生活科學》(LiveScience)網站月13日報導,貓熊蟻(Euspinolia militaris)是一種外表酷似螞蟻的獨特蜂類,其黑白相間的外觀與大熊貓極為相似,但實際上屬於擬步行蜂科(Mutillidae)。儘管被稱為貓熊蟻,但實際上是一種蜂,生活在智利乾旱海岸地區。

    據報導,雌性貓熊蟻通常呈現黑白相間的絨毛狀外表,這種警戒色能夠警告潛在捕食者它們擁有強大的毒刺。雌性貓熊蟻的體長約0.8公分,其毒刺長度相當於身體的一半。這種毒刺源於改良的產卵器,雖然對人類不致命,但可以造成劇烈疼痛。

    與其他蜂類相似,貓熊蟻的毒刺表面光滑,可以反覆蜇刺。除了強大的防禦能力,熊貓蟻還能透過摩擦身體部位如腿部或觸角,發出高頻聲音,甚至可達到超聲波水平。這種聲音不僅可能作為求偶訊號,還能用來驅趕捕食者如齧齒類動物。

    貓熊蟻的繁殖過程十分獨特。雄性有翅膀,而雌性則無法飛行。它們在空中交配,雄性會將雌性抬起。這種行為可能是為了避開捕食者,防止其他雄性干擾,或阻止雌性逃脫。交配後,雌性會鑽入地下尋找其他昆蟲(如地蜂或黃蜂)的巢穴產卵。孵化後的幼蟲會以宿主的幼蟲為食,在巢穴中完成從幼蟲到蛹,最後成長為成熟的貓熊蟻。一隻雌性貓熊蟻在其2年的生命週期中可產下多達2000枚卵。

    貓熊蟻是獨居昆蟲,不形成群落。它們主要以花蜜和小型昆蟲為食,偏好在沙質地區活動,這有利於覓食和尋找其他昆蟲的巢穴。這種特殊的昆蟲展現了大自然的奇妙創造力,其獨特的外觀、強大的防禦機制以及複雜的生活習性,都為科學家提供了豐富的研究素材。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

    熱門推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