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揭烏俄戰爭3大啟示 《經濟學人》:美軍不能奢望中國犯同樣錯誤

    專家指出,烏克蘭在開戰之初,靠著大量的砲彈擋住俄軍勢攻勢,凸顯傳統武力仍有重要性。(法新社)

    專家指出,烏克蘭在開戰之初,靠著大量的砲彈擋住俄軍勢攻勢,凸顯傳統武力仍有重要性。(法新社)

    2022/12/02 21:46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英國《經濟學人》雜誌11月30日引用英國國防和安全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分析報告指出,俄羅斯武力入侵烏克蘭一役,為現代戰爭帶來諸多啟示,但相較於過度強調西方武器在戰場上的優越性,烏軍實際上如何應對俄軍攻勢,有3大面向值得西方各國深思,包括人員和軍備的分散部署、傳統反擊武力的強化,以及無人機的大量需求。

    該報告由RUSI兩名軍事分析師和烏軍將領札布羅德斯基(Mykhaylo Zabrodsky)聯手撰寫,內容對烏俄開戰的前5個月、亦即烏軍仍處於守勢階段的眾多數據和決策過程有廣泛掌握,文中直指戰場實況遠比普遍的認知-俄國大軍疲於對付靈活應戰的烏軍-還要複雜許多。

    首先,開戰之初,在基輔以北的戰區,俄軍每12人對付烏軍1人,並在48小時內對75%的烏軍常備防空基地發動攻勢,同時透過駭客攻擊成功擾亂烏國衛星通訊。烏軍能夠擋住閃電戰的一大原因,在於早在1週前就分散儲放彈藥,並在開戰前3天加速行動,而戰機和防空系統也在攻擊開始的幾小時內完成轉移,最後僅有10分之1的移動式防空據點慘吞砲火。一旦俄軍攻勢更犀利、精確,結果恐怕就沒這麼幸運。

    俄軍軍事情報機構當時花費2天、有時甚至更久的時間,才將目標物的情報傳送給莫斯科的指揮中心,但要是台海開戰,美軍不能奢望中國人民解放軍犯下同樣的錯誤。報告強調,藏匿是好辦法,但要持續藏匿「極度困難」。在戰場上存活的不二法門,就是在被敵人察覺動靜前,分散部署且更快速行動,因為即使是傾向小組作戰的烏軍特種部隊,只要在同一個地點待太久,照樣被俄軍無人機逮個正著。

    再者,儘管英美提供烏軍的「標槍」(Javelin)飛彈、NLAW反坦克飛彈等武器,在開戰之初似乎扮演重大角色,但這並非助烏軍反敗為勝的關鍵,就連土耳其提供的TB2無人機也是在幾天後就難以為繼。作者之一瓦特林(Jack Watling)近期在節目上指出,在4月以前,西方武器在戰場上的實質效用並不大,「當時擋住基輔以北俄軍攻勢的關鍵,是2個砲兵部隊每天竭盡全力地砲轟。」

    報告也提到,冷戰結束後的30年間,歐洲各國的砲彈儲備數量大幅減少57%,在烏俄開戰初期,英、法、義、西、波蘭等國的總量尚且不及烏軍,但烏軍也僅在前6週與俄軍「勢均力敵」,接著就面臨砲彈短缺的窘境,遑論其他西方國家在同樣條件下能抵抗多久。此外,在高強度的戰場上,砲彈消化速度飛快,但除了美國外,幾乎沒有其他西方國家有能力快速產製補貨。

    最後,無人機大多用於情蒐、監控和偵察任務,而非攻擊任務,但其重要性不在話下。從烏軍經驗可知,軍隊需要的無人機數量遠比想像中還多。據統計,在2月至7月間,烏軍有9成的無人機遭到摧毀,平均每架固定翼無人機的壽命約6趟飛行,四旋翼無人機更只有3趟。面對這麼高的耗損程度,歐洲國家的無人機大隊不消幾天便會全軍覆沒。

    報告提到,烏俄戰爭揭示了對付無人機的辦法,除了傳統的掩護作法,如烏軍放出煙霧彈遮掩自身位置,更重要的是電子作戰。蘇聯時代以來,俄軍前線作戰經驗不少,也在敘利亞廣泛演練電戰,這次更藉此壓制烏軍無人機的用途,使烏軍僅3分之1的無人機達成任務。瓦特林對西方軍隊在相同處境下能否表現得更好存疑,畢竟西方國家欠缺大規模測試電戰能力的實際經驗。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