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堵抗中」戰略基本不變 美專家:團結印太盟友是關鍵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大選開票進入尾聲,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持續領先,已籌組移交團隊並傳出正擬定新內閣名單,外界關注日後美國是否會持續抗衡中國的擴張野心;有美前國防官員分析,拜登的外交政見主張「聯盟抗中」,在推動上可能會遇到挑戰,但「圍堵中國」的方向基本不會變,「美國兩大黨都有共識,就是美國在亞洲的經濟與安全利益變得越來越重要」。
根據《德國之聲》11日報導,曾任美國國防部中國丶台灣丶蒙古科科長歷任歐巴馬、川普兩朝的學者唐安竹 (Drew Thompson)表示,拜登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印太戰略如何做得與上一任民主黨總統歐巴馬時期不同,「我認為拜登政府必須更專注在亞洲與中國,執行與之前幾任政府不同的策略」。
唐安竹指出,雖然川普推動印太戰略時有些缺陷,但至少執政團隊已認清「對印太盟國來說,如果抵抗中國無利益可言,美國很難聯合盟國抑制中國擴張」,這也是拜登的「聯合盟國」戰略未來可能要面臨的窘境,未來拜登「能否透過施壓、或更強硬的外交手段,讓盟國願意與美國聯手對抗中國」。
此外,雖然拜登團隊曾表態願意與中國於特定領域合作,並在必要領域與中國對抗,但唐安竹認為,中國可能在與美國談判合作時提出一些條件,要拜登政府接受,「例如要求美國孤立台灣,或是減少與區域盟國的軍事合作」,然而這些條件往往不符合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利益。
他提及,當年歐巴馬以為,與中國合作便能讓中國適度妥協,結果並不如預期,但川普政府試圖用施壓與脅迫讓中國妥協,也未產生預期的結果;由此可見,目前美國政府並沒有一個有效的策略能讓中國願意妥協,「中國顯然會規劃自己的策略,而其他國家必須去適應他的政策」、「拜登主政下的美國必須弄清楚,中國是個怎麼樣的國家,並觀察其他國家如何應對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