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反對公共衛生政策 跨國企業利用非營利組織下手

    跨國研究團隊發現,有非營利組織打著獨立科學研究的旗號,背地裡卻替可口可樂等跨國大廠進行遊說,干預「減糖」等公共衛生政策;圖為可口可樂等含糖飲料。(美聯社檔案照)

    跨國研究團隊發現,有非營利組織打著獨立科學研究的旗號,背地裡卻替可口可樂等跨國大廠進行遊說,干預「減糖」等公共衛生政策;圖為可口可樂等含糖飲料。(美聯社檔案照)

    2019/06/04 00:03

    〔編譯劉宜庭/綜合報導〕英、義、美跨國研究團隊3日刊登在公共衛生期刊《全球化與健康》的最新研究,透過「資訊自由法」取得逾1萬7000頁非營利組織「國際生命科學會」(ILSI)在2015年至2018年間與學者聯絡往來的電子郵件,分析信件內容,發現該組織打著獨立科學研究單位的旗號,背地裡卻替可口可樂等跨國大廠進行遊說,干預「減糖」等公共衛生政策的制訂;「減糖政策」指的是旨在遏止糖攝取量上升的政策。

    英國劍橋大學、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SHTM)、米蘭博科尼大學、美國非營利組織「知道的權利」(US Right to Know)共同進行的這項研究,披露ILSI創辦者、飲料大廠可口可樂公司副總馬拉斯皮納(Alex Malaspina)在電子郵件中直言「減糖政策會威脅到我們的生意」、「教育兒童和成人控制糖攝取量是個真正的災難!我們必須準備強而有力的反擊」,甚至指示相關組織舉辦「推廣甜味劑」的活動。

    研究作者、劍橋大學博士史蒂爾(Sarah Steele)表示,此前曾有研究指控ILSI是飲料與食品大廠的偽科學打手,「我們的研究發現更多證據,顯示這個非營利組織被跨國大廠用來反對公共衛生政策」,從相關郵件內容可以清楚看到,ILSI的核心業務包括向媒體發布有利其產業生存的科學資訊,向世界衛生組織(WHO)、歐盟等國際組織宣傳肥胖與糖攝取量無關,協助有利其產業的學者登上國際舞台。

    1978年由馬拉斯皮納創辦的國際生命科學會(ILSI),總部位於華盛頓,在全球設有10多個分部,出資者包括農業生技大廠孟山都、食品大廠雀巢、速食巨擘麥當勞、飲料大廠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

    ILSI登記為非營利組織,自詡為「追求科學獨立與嚴謹」的公益機構。對於操縱含糖飲料輿論的指控,ILSI表示,相關說法「毫無根據且不準確」,並聲稱從未「進行遊說活動或提出政策建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