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挑戰央行〉關照總體利益 央行政策不能隨波而流

2021/05/24 05:30

「致富的特權」書中批評央行維持低利率、低匯率政策,促使房價大漲、人才外流等現象。不過遭到金融界大老質疑,書中有不少邏輯與論理的錯誤。(中央社)

記者魏錫賓/專題報導

美元兌新台幣與韓元匯率走勢

「3個點能決定一個平面,但若只有用2個點,則可劃出無限多個平面;探討總體經濟時若沒有完整架構,會掛一漏萬,也可以得到許多不同結論,常會從偏見中完成自己想要的推論。」針對擔任央行理事的台大教授們出書批評央行政策,也出身學界的金融界大老受訪直言「他們先射箭再畫靶,既沒有完整架構,內容又與實際資料不符,連靶都沒畫好」。

批評央行政策 卻連靶都沒畫好

由3位先後擔任過央行理事的台大經濟系教授掛名,現任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寫序,批評央行政策的「致富的特權」一書,話題性十足,在金融學術圈有諸多討論。該書主要探討前央行總裁彭淮南任內的利率、匯率政策與外匯存底的操作等問題,分析得出央行為了盈餘繳庫,而維持低利率、執行新台幣貶值政策,促使房價大漲、產業升級受阻、人才外流、薪資沒有競爭力等現象。不過,該金融界大老指出,該書有不少邏輯與論理的錯誤。

他表示,書中討論房價,卻不談心理預期、稅賦等其他影響因素;講匯率,又未提互相競爭國家的策略;想評斷央行表現,但不檢驗最重要的物價、金融穩定、提高就業等重要任務的表現。完全從作者主觀認定的利率太低、匯率太低的角度出發,得出造成房價太高等負面效果,這樣的推論是偏頗的。

議題湊在一起推論 卻沒有探討關聯性

他強調,要把議題串在一起,心中在推論時應有一個總體模型,因為當一道道數學式寫出來後,每個數學式相互關係都會顯示在這些式子的變數與函數關係中,如此再做推論才能完整講出故事。經濟學的不同假設,能得到不同結論,因此要有整體架構。然而,該書是透過作者主觀推斷把利率、匯率、央行盈餘繳庫、房價等各種議題湊在一起,卻沒有用理論模型或方程式表明他們之間的關係。因此,他們的推論會遺漏很多重要的關聯,他們的觀點不是理論的觀點,而是理論的局部觀點,甚至是主觀的觀點。

利率

央行主要任務 是穩定物價及協助經濟發展

以利率的討論而言,「利率政策話題貫穿整本書,但我覺得他們談的有點外行」,他說,「經濟學家都知道影響經濟活動的是實質利率,可是他們全部都引用名目利率,這是第1個根本問題;第2個根本問題是在探討經濟政策時,第1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汀貝根(Jan Tinbergen)曾提出汀貝根法則:若政府有N個目標,就要有N個獨立的政策去達成,沒有辦法一石二鳥,這是經濟學的ABC。學者可以探討房價與利率的關係,但要記在心上,全球中央銀行的首要任務都是穩定物價、金融,以及協助經濟發展;利率是央行的主要政策工具,應優先照顧這些目標」。

一般物價與房價走勢不盡相同,他認為,中央銀行不能僅以房價高低決定利率;如果利率針對房價,那就放棄了利率對景氣、對一般物價的回應能力。央行關切房價,主要是與金融穩定有關,應利用其他工具因應,在某些時期,即使不適合調整利率,也可以控制資金的流向,像利用選擇性信用管制就能引導資金減少進入不動產市場。

利率影響房價? 直接管制信用才有效

「而且房價也並不全受利率左右」,該金融界大老指出,利率確實會影響房價,「不必做研究就知道」,100多年前的經濟學家在探討經濟循環理論時,就清楚瞭解當景氣變好,泡沫經濟起來時,預期心理會帶著景氣往上衝,在泡沫出現時,利率或許影響大,但房價預期上漲率比較高時,瞭解實質利率的道理就知道,區區的名目利率,也常阻止不了投機。因為預期房價的高上漲率,會使實質利率變成負值,這種情況,要直接管制信用才有效。

匯率

不當干預匯率 貿易出超不是唯一依據

「有關匯率的討論,也不持平」。該金融界大老表示,書中提到「為何台灣人名目收入成長停滯,但購買力平價計算下,經濟看來是有成長的?這其中的巨大差異是怎麼產生的?這背後的主要原因是,台灣央行蓄意壓低台灣匯率,導致我們的經濟雖然有所成長,但換成美元跟國際各國比較時,還是輸人一大截。」作者很多想法根植於此,認為央行蓄意壓低利率、匯率,產生很多後遺症,同時與韓國比較,指出我們不如人之處,但事實如何?

他指出,近20來,其實新台幣對韓元大致相對升值,這和該書指責央行愛貶值是相反的,尤其是在1998、2001及2009年分別正值亞洲金融危機、網路泡沫及全球金融海嘯時期,韓元貶值更為激烈,這樣的政策有什麼後果?資料清楚顯示,在其他時間我國出口成長率大都較韓國高,但上述3年,我國出口表現都遠遜於韓國。如果我國中央銀行有錯,不是助貶新台幣,而應是每遇危機,韓元就大幅貶值,但新台幣貶值太少。他說,「不根據事實推論,以做研究來講,非常的不恰當」。

每遇危機 韓元貶值更激烈

該金融界大老表示,台灣的物價上漲率已經這麼低,升值會使出口減少、物價更低,雖可能會造成一時的繁榮,然而後遺症會出現,就像80、90年代的日本,後來落入通縮緊縮的困境中,經濟長期低迷不振,該書作者只記著房價,卻沒想到一般物價。

他指出,更大的問題是升值會讓出超減少,可能是透過相對價格的調整,也可能來自所得的調整,也就是將使所得和生產降低,這樣的升值,「你要嗎?」2008年之前我國DRAM產業與韓國平分秋色,但韓元在危機中大幅貶值,搶占了國際市場,他們搶了生意、有獲利,我們的廠商無力研發、投資,等景氣恢復後,即使匯率恢復原狀,他們的技術已經領先。

「貿易出超,所以匯率低估」,也是錯誤的推論。他表示,除進出口外,跨國投資、投機行為,都會影響匯率波動,因此,國際間一直存在適當匯率的爭議。要追求貿易收支平衡,考慮因素很多,連財政收支也可能影響;有出超時,是公共建設太少?或匯率太低?其實不易確定,美國外匯政策報告也使用3個指標,而非以貿易出超做為不當干預匯率的唯一依據。

憑空從雙率推論後遺症 不符事實

該金融界大老認為,任何一個經濟變數需先有一個目標值,才能判斷實際值太高或太低;就像數學求最適值,也先有一個目標函數。而影響一個國家利益的目標函數,所包含所得、就業、物價,甚至是與國際爭議等,中央銀行要全面觀照,不宜用一項因素,就認定某項變數太高或太低。

他直言,該書從低利率、匯率推斷出許多後遺症,但因沒有完整架構,而淪為畫靶。偏偏作者連靶都沒畫好,因為推論不符事實,不知箭射在那裡,只能憑空畫靶,他們拿台灣與韓國比,認為韓國表現較佳,可是韓國實質利率並不像書中所說的比台灣高,韓國貶值也比台灣兇,批評貶值會傷害研發、產業升級,但台韓在這方面的表現卻都於全球名列前茅。

他指出,該書架構是央行需維持低利率且要使新台幣貶值,以便盈餘繳庫。然而,利率與匯率都有總體目的,要根據經濟現況與預期調整,若其結果有盈餘繳庫,那是「附加價值」,學者應檢驗的是中央銀行有沒有因此忽略了物價及金融穩定的任務,不能說有盈餘繳庫就是錯的。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