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2020資本市場論壇〉資金鏈重組 資本市場趁勢突圍

2020/07/27 05:30

2020台灣資本市場論壇與會來賓

■魏錫賓

不受新冠肺炎疫情及美中經貿衝突衝擊,我國股市即將挑戰歷史高點;但資本市場有更多發展面向,需要整體前進才能更均衡穩健。本報將於本週五(31日)舉辦《2020台灣資本市場論壇》,邀請證券、期貨及投信投顧業董總百人共同參與,全方位思考台灣資本市場的未來競爭策略,並由主管機關與受邀的國內相關領域業者面對面交鋒,以激盪出資本市場再成長的動力。

過去10年,台灣資本市場已倍數成長。2019年我國上市櫃公司超過1,700家,年底總市值約為新台幣40兆元,幾乎是2009年2倍;而在期貨交易所交易的各商品成交量,2009年有1億3千多萬口,2019年已超過2億6千萬口,平均每一交易日達1百多萬口,也大約倍數成長;同時在2019年底,境內基金已達978檔,規模超過4兆元,一樣較10年前增加一倍以上。

論壇邀請制 聚焦策略問題

為尋找再成長的方向,使論壇有效聚焦於資本市場的新領域、新挑戰、新藍海、新戰略,以及因應社會演進的創新,本次論壇採行邀請制,未對外開放;不過,對談過程的重要論點與結論,都將會刊登於本報系電子報與報紙上,做為社會討論與監督的依據。本報總編輯鄒景雯強調,《自由時報》為台灣最大的媒體集團,有責任透過更多元的產官學平台,協助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本論壇的目的不僅在集思廣益,也將取得共識、找出對策,並監督國家隊以超越過去的效率落實執行。

資本市場成長決定經濟發展

論壇與談人券商公會理事長賀鳴珩認為,金融創新與金融商品的開發,幾乎都是從資本市場中衍生而出,資本市場相關業者對國家經濟發展特別重要,角色就像是金融業中的科技業,是最有創新能力的產業;資本市場能夠快速成長,國家經濟才會愈有發展。

然而,賀鳴珩指出,過去30年來,台灣的金融發展相對偏向銀行、保險,使直接金融所占比例一路下降,現在又遇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資本市場處處險峻;但是若從股票市場來看,加權股價指數最近處於歷史高點,且成交熱絡,又可說是匯聚30年來的榮景。他說,在這一個特殊的環境下,正好是大家有能力,且應對資本市場發展思考的時刻,謝謝《自由時報》適時站出來,舉辦論壇突出資本市場的重要性。在最好的時間,為前瞻發展鋪路,更期待以後能定時舉辦,集思廣益使台灣資本市場與世界一起前進。

從服務實體經濟做起

另一與談人期貨公會理事長糜以雍表示,金融業需要擴大市場規模,但做為被高度監理的產業,不能只站在本身的利益思考,而應該要從服務實體經濟的角度,提煉存在的價值,才能獲得社會的認同;有公信力的媒體,更可以從大眾的角度出發,帶頭探討資本市場發展的方向。《自由時報》做為台灣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有很高的社會公信力及政策影響力,剛好適合做這件事。

資本市場應更開放

也將擔任與談人的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張錫認為,台灣資本市場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值得進一步討論,並找出解決方法。譬如:1、台灣資金太多,去化管道少(多放在銀行存款,銀行也不易去化,存放比僅70%左右);2、直接金融比率太低,僅17%左右,遠低於美國的70%;3、投資行為兩極化,經常太過積極(槓槓、投機、短線)或太保守(定存、儲蓄險)。透過論壇,他希望傳遞資本市場應更開放的觀念,並讓民眾有更積極正確的理財方式,創造財富的正循環。

台灣缺乏資金去化標的

受邀主持綜合座談的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也認為,台灣過去經濟成長累積大量資本,卻因缺乏適當的資金需求作為去化標的,讓台灣成為資金淨流出國家。台灣人的辛苦儲蓄無法直接幫助台灣經濟發展,為了追逐淺薄利差,而承擔著跨境主權與匯率風險,且台灣金融產業的附加價值與獲利,一直無法有效提升,並造成了人才外流、楚材晉用的情況。這一問題應徹底檢討。

黃崇哲指出,今年的疫情連結由前年開始的美中貿易戰,使產業供應鏈重組,而各國為了紓困振興所開展的鈔票狂印政策,將使負利率的現象更為經常持久,金融市場的面貌將有極大改變。而防疫成功的台灣股市與台幣,正吸引著國際資金。在此情勢下,《自由時報》舉辦這場研討會的意義,一方面是標記出台灣資本市場再發展的里程碑,更重要的是在探討全新世界格局下,藉由匯集產業與監理部門的意見交流對話,可讓台灣下一階段的資本市場發展,有更清楚的方向。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