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財經焦點〉密度、出貨率雙優 台灣群募 全球模範生

2020/06/22 05:30

這套AI智慧寶寶攝影機最初就是透過群募獲得不錯成績,現在已經正式在一般通路販售。(資料照,貝殼放大提供)

記者陳炳宏/專題報導

台灣群眾募資最早可追溯到2011年的調查報導募資平台WeReport成立,但廣為人知是在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反核與割闌尾等社會運動;近幾年來,台灣群募從「社會脈動」擴及「地方創生」、「內容體驗」、「原創產品」等領域,去年規模估達20億元,雖較日韓的30至40億元低,但若以人均所得或人口數來計算,台灣群募密度不僅贏過日韓、也是全球第一。

未出貨率僅千分之3

貝殼放大創辦人暨執行長林大涵說,台灣群募未出貨率僅千分之3,相較全球平均約9%,代表台灣是一個很願意相信別人的國家,也是一個很值得讓別人相信的國家!

台灣群募市場規模從2013年僅約1億元,到去年估達20億元,已成為創新團隊行銷與募資的選擇之一;去年底,flyingV平台免換耗材空氣淨化器募資一舉突破1.3億元,創下國內最高群募額紀錄,就顯示熱度持續增溫。

林大涵分析,群募案約可分成5種面相,包括「地方創生」、「內容體驗」、「社會脈動」、「原創產品」及「創意出海」等;貝殼放大5年來已媒合來自50個國家、超過50萬人次贊助,成案的250個專案裡,有46個超過千萬元,總募資達15億元。

群募最常被詬病的是錢付了不出貨。林大涵分析,全球最大募資平台Kickstarter,最終沒發貨率約9%;但在台灣,群募未出貨率僅千分之3,是世界平均的1/30,這代表了台灣是一個很願意相信別人的國家,也是一個很值得讓別人相信的國家。

林大涵指出,群募可說是創業者的第一筆籌碼,例如小農直送的「鮮乳坊」,已變成知名品牌。群募也可協助企業內部創業及新品先期市場測試,例如日本Sony成立〈First Flight〉集資計畫,讓內部員工發揮創意;奇異家電(GE Appliances)與Local Motors合資成立的實驗性計畫「FirstBuild」,都是希望透過群募平台激勵內部創業,找到更多新的可能。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