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台股盤勢解析〉落底訊號未明 台股五大利多撐腰

2020/04/13 05:30

各主要市場3月主要指數表現、4月以來表現

■詹祖光

台股在本週(4月6-日4月10日)受到歐美股市激勵以及疫情趨緩等消息激勵下,一舉站上萬點大關,總計從3月中低點至今,台股指數已經反彈接近20%,恐慌情緒大減。只是觀察其量能,日成交量於1,200億左右,仍有偏低的現象,指數如要持續上揚,恐面臨壓力。展望後市,仍建議投資人採謹慎態度。

全球市場漸趨穩定 以經濟基本面為重點

今年開春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大流行,金融市場的震盪也大幅加劇,更勝金融海嘯時期。三月份的大恐慌使得各市場指數從高點下修,嚴重者如S&P500指數、MSCI歐洲、富時100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等,甚至下跌超過20%。即便在三月底最後一週以及四月初見到反彈,落底訊號仍未明,還需觀察經濟基本面。

然而,危機亦是轉機。疫情的爆發雖帶來利空,卻也有利多。三月中旬以來,全球央行聯手大幅注資金融市場,有效緩解金融市場資金短缺的窘境,也為股市帶來後續資金動能。此外,各國也積極推出財政政策,對抗疫情的措施若奏效,可望減緩經濟衰退的時間和程度。本次疫情亦突顯產能集中中國的風險,將觸發全球供應鏈重組,同時受到疫情影響進一步衍伸的遠距會議、線上學習需求,預期雲端資料中心/伺服器的需求也會跟著成長,此皆有利相關台資企業表現。

回到台股表現來看,從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以來,MSCI台灣指數從高點至今已經修正10%,雖相較亞洲其他國家指數下跌程度較輕,唯外資買盤自去年第四季買超逾100億美元後,便隨著疫情漸趨嚴重而開始外流,至今反而賣超逾100億美元,等於將買盤全數吐回。至於今年第一季台灣電子業出口雖強勁,服務業卻受疫情影響面臨消費不佳的情形。然而,台股利多因素也在發酵。

首先,全球央行聯手大幅注資金融市場,包括美聯準會(Fed)一口氣降息至零利率,並進一步宣布無限量買進債券、定向紓困的第二波量化寬鬆行動。歐洲購債、中國降準等行動,有效緩解金融市場資金短缺的窘境,也為股市帶來後續資金動能;其次,除了貨幣政策,各國也積極推出財政政策,如美國通過振興經濟法案、G20開會承諾聯手投資5兆美元抗疫等,各國積極對抗疫情的措施若湊效,可望減緩經濟衰退的時間和程度

第三,疫情爆發帶動Work from Home(在家上班)的需求,為了增加更多異地備援,預期雲端資料中心/伺服器/筆電/平板的需求亦因此加速增長,三、四月多家相關公司都有看到急單湧入,相關的科技股也將受惠;第四,利多為本次疫情亦突顯全球製造業產能過度集中於中國的風險,由此將觸發全球供應鏈重組,這是繼美中貿易戰之後,另一股支撐供應鏈重組的觸媒,中長期將帶動工業自動化的需求。

最後是,因美國頁岩油產業的存亡和油價表現高度相關,故由美國出面調停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的石油減產爭端。上週四(9日)減產協議達成後,將能進一步穩定金融市場和消費信心。

利空仍持續罩頂 宜持續觀察疫情影響

雖說利多因素能見度高,但也不能排除經濟基本面動能驟降的事實,利空部分也需留意。全球多國宣布實施居家令或強制停工,除了三月歐洲各國和美國27州之外,亞洲新興生產重鎮如印度、越南等也加入停工行列,恐令製造業產能調度增添困難。目前市場普遍假設新冠全球疫情於第二季結束,但若疫情延長至9~12個月,則可能會有製造業斷鏈危機。

歐美地區的居家令造成消費需求萎縮,導致美國近期公布的三月經濟數據均大幅惡化,三月製造業PMI 為49.2、服務業PMI 降至39.1、首次申請失業保險金人數連續兩週超過300萬人,影響所致,高盛悲觀預期2020 年GDP 衰退3.8%。歐洲三月份的PMI大幅滑落到20~30水準,也會進一步導致市場下修企業獲利。

目前看來在聯準會無限制量化寬鬆後,金融恐慌已趨於穩定,建議未來主要觀察反映信用市場的利差變化和VIX恐慌指數變化。全球實體經濟因消費急凍所導致的衰退期有多長,還需觀察各國新增確診人數和死亡率,用以評估疫情何時達到高峰並逐步減緩。依據中國經驗,這段期間需時2~3個月。

綜合而言,盤勢近期雖反彈明顯,後市也不若之前悲觀,但在落底訊號還未明朗之前,現在還需要時間觀察及估算新冠疫情對全球總體經濟受影響的情況,建議投資人回歸基本面,分批佈局為上策。

(作者為施羅德台灣樂活中小基金經理人)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