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綠電〉自己電自己發 40公民電廠發芽

2019/06/17 05:30

達魯瑪克部落已裝設10kW太陽能,未來朝向更大規模的公民電廠制度邁進。(資料照)

記者黃佩君/專題報導

國際上「公民電廠」概念夯,台灣不少偏鄉及原民部落也希望嘗試,透過發電自給自足及自籌財源。經濟部今年已推動40個示範補助案點,包括太陽光電、風力、小水力等。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副理事長陳秉亨表示,示範計畫讓社區能有專案人員,對建立電廠跨一大步;但很多社區人員沒有電廠經驗,希望政府能創立或補助培訓平台,讓公民電廠有機會落實。

包括歐洲、日本、韓國等,都興起以社區、合作社為單位的小規模「公民電廠」,除了降低綠能門檻外,也能做到在地能源「自產自銷」;尤其偏鄉電力較不足,更是有利電力自足及自籌財源。

經濟部補助公民電廠 每案最高1000萬

經濟部去年也提出方案,扶助台灣第一批公民電廠,對偏鄉、原住民部落的公民電廠祭出補助。若以合作社或法人、原民團體等身分設立或規劃公民電廠,包括太陽能、生質能、地熱能、風力及小水力等能源,1年內完成潛力盤點及意願調查、設置規劃等,每案最高補助200萬元;遴選後進入第二階段建制,補助每案最高1,000萬元。

能源局今年已選出第一階段40案,包括偏鄉19案、原民部落21案;其中偏鄉綠能包括新北市、南投縣、彰化縣、台南市、高雄市等,原民部落則由55個原民鄉鎮公所提案中遴選出。能源局表示,申請種類以太陽光電最主,但也有包括地熱以及小水力等案件。

日月潭邵族文化發展協會就是入選的團隊之一,伊達邵部落自去年以部落基金架設5KW太陽能板,成為具有公民電廠的綠能社區,除了自己發電,也大幅減少家用電費。

偏鄉、原住民部落響應 家用電費大減

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表示,伊達邵部落在九二一地震後搬遷到組合屋,因是暫時安置,幾10戶共用一個電表;在累進電價機制下,竟然每期電費超過4萬元,16年交了5、600萬電費。在再生能源推動聯盟促成下,募得廠商協助太陽能板,去年9月完成設置後,以太陽能取代一般供電,加上時間電價,每期可省下3到5成電費。

能源局表示,申請示範補助後,伊達邵部落將運用經費調查擴大設置綠能意願,以及多元使用如小水力等綠能,並結合綠能與日月潭相關觀光使用。

台灣公民電廠經典案例是「達魯瑪克部落」,也是總統蔡英文走訪第一個綠能部落,目前已完成在部落中裝設10kW太陽能,未來將往更大規模公民電廠制度邁進。

陳秉亨表示,政府補助的確能讓公民電廠有更多成功機會,因社區或部落可以先支持一個專案人員來作案件推動,的確是讓公民電廠跨步的關鍵。

他表示,要在偏鄉、社區或原民部落推動公民電廠,過去最大的問題是社區留不住人才,因為沒有持續經費,無法讓優秀的人留在社區統籌跟推動;有了第一桶金以後,能永續培養人才,目前能源局的補助案可以支應「第一個人」,成功的機會就會變大。

專業人才缺乏 盼政府建置培訓平台

不過,來自社區、部落的人員雖熟知社區情況,整合居民比較容易,但不一定在能源方面有經驗或專業;而民間的綠能公司多半著眼大案場,社區的情況比較複雜、整合需要花很多力氣。若著眼發電利益的話,社區很難找到電力專業人才來輔助。

陳秉亨說,如果公民電廠相關輔導計畫還有改進空間,建議推動另一計畫來創立或補助培訓平台,對社區的專案人員再去作培訓;例如由一些對能源較為熟悉、也知道地方具體需求的團體,開設密集課程,讓社區、部落人員進入實作專業。

陳秉亨表示,希望台灣能參考韓國等國家的法令,將5K以下綠能設備自用限制放寬,減少以電業模式申設的各種複雜程序。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