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封面故事〉喝喜酒這樣包 不怕失禮傷荷包

2019/01/28 06:00

2019年一般紅包行情

記者陳柔蓁/專題報導

澎恰恰紅包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李亞萍(左一)表示,只是開玩笑。圖為余天女兒余苑綺(右二)婚宴。(資料照)

「紅包怎麼包?」是一個高深又微妙的學問。包少了,得罪收禮對象,包多了,以後對方回禮壓力大。所以包多包少包3含了經濟考量、社會學、人際管理等層面。所以要包出一個合情合理的紅包、收紅包後怎麼做出合宜的回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收、送紅包是社會上非明文規定,又是默默運行的一種約定俗成的潛規則。然而,一旦潛規則檯面化,就容易傷感情了。因此打開一包紅包,就好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各種人性現形。其實每個人都喜歡收到賀禮、也重視紅包的大小,但收禮者若過度在意、甚至大剌剌對紅包內容評論,難免讓人詬病。

紅包包多少 代表面子問題

從社會學的「面子理論」分析,紅包是一種符號,為個人建構合乎社會要求的自我形象,因此有人說包出去多少代表著自己混得好不好、彰顯社會成就。此外秀出誰包的紅包多寡,也可以展示雙方關係,位高權重的人包的多,也就給足受禮者面子。

如果用數學「博弈理論」來看,紅包最高境界是各取所需的「正和賽局」,主人在不虧錢的情況下舉辦婚宴、接受各方見證,而客人也以付出金錢形式表達祝福、維繫關係,紅包公式即是這樣的概念產生的。

在婚禮這樣人生大事,不僅是兩個人、兩家人的結合,更是重新建立人際關係的時刻,同時也是檢驗舊的人際關係,有人選擇低調、只登記就好,就是為了免除經濟和人際負擔,但新人相對也可能少了這兩項社會資源幫襯。

在重視情感的華人社會中,要有來有往才能繼續互動下去,是講求的一種互惠行為,雖然紅包沒有明確對價關係,但未履行就可能受到懲罰,或是沒有認清自己的地位,也會受到非議。

紅包有價碼 造成心理負擔

尤其當紅包這樣的人際關係加分項成了「應該」,甚至有價碼,就成了一種心理負擔,最大原因是現在經濟不景氣,現代人對於價格敏感度高,還有過度期待造成失落感,而這個失落感是有後座力的。

最近的澎恰恰紅包事件,社會是對余天家族長期既有印象,在此時一次爆發,認為余家拿這件事來說嘴不近人情。但婚禮顧問表示,就平常人來說,沒出席婚禮包3,600元已經很好,可是演藝圈是一個由社會聲望和綿密人際網絡堆疊出的產業,和平常人不同,余天和澎恰恰都是有名望的人士,因此不能用平常人的「價格」計算。

澎恰恰事件 引起社會共鳴

澎恰恰紅包事件,剛好跟一般人日常生活有關,因此引起許多社會共鳴。進一步探究,在演藝圈中的紅包互動,有更深層次的社會關係建構,或眾望所歸的意涵,也是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的具體表現。

其實一般紅包文化普遍存在人際關係網絡中,尤其在需要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或為舊關係潤滑時,就會用「紅包」當橄欖枝,以達到降低交易成本,進一步有立即拉近距離、打通關的效果。除婚宴之外,做生意、醫院開刀、民代喬事情等情況,就會傳出要「送紅包」表明心意。但以經濟基礎決定事情走向,未免不公平,早期甚至有「有錢判生、沒錢判死」為人所詬病的情況,但隨著時代向前走、社會教育普及,這種情形在台灣漸漸減少。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