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基金經理人的告白〉從虧雞變金雞— 如何篩選優質的公司(下篇)

2018/09/03 06:00

這幾年來台股及滬深股轉型改名風潮,經營者會出現一窩蜂的非理性自殺行為。(資料照)

■ 張家維

公司的資金運用效率,可以由歷年的股東權益報酬率變化等客觀數字進行分析,但要判斷一個經營者是否誠信無疑是相當困難且主觀的,而且一般投資人鮮少有機會能與經營者進行深入的懇談,但假如我們把投資的目標鎖定在資訊透明度較高的掛牌上市公司,則在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裡,處處皆可找尋到驗證經營者誠信的蛛絲馬跡。筆者依據過去經驗整理了十個觀察重點做為檢視標準,我們姑且稱之為「金雞十律」吧!

1.公司的經營階層能誠實的面對與報告決策上的失誤並進行檢討,而不是一味的歌功頌德

這個需要面對面與經營者深談嗎?不需要。你們完全可以從年報上面找到答案,對照歷年經營者對績效的檢討與未來的擘畫,可以看出經營者是否輕諾浮誇,是否虛心謹慎。對於逆境的應對態度,永遠是一面不說謊的明鏡。

2.財務預測相對客觀準確

如果一家公司的財測常常出現過度「膨風」的現象,要不是公司的績效管理與預測制度出現問題,就是經營階層對股價另有所圖。如果天有不測風雲,保守的財務預測總是能多給小股東一份善意的保障。

3.財報簡明易懂

過多的非核心轉投資事業或集團成員間關係交易過度頻繁,均將導致財務報告不易瞭解甚至誤導投資人,也是財務報表造假與圖利特定人的溫床;所以,無法1分鐘以內大致看懂財報的公司,建議各位就選擇放棄了吧!!

4.公司組織架構重整時不能傷害小股東權益

我們常見到的實例是,公司將原本獲利良好的部門獨立出去成為子公司,並透過現金增資等手段低價取得股權—分拆業務行為並非原罪,但請注意分拆公司後小股東的權益是否遭到特定人無償稀釋?

5.經營階層擬定增資認購決策時應避免「瓜田李下」

筆者堅決反對「洽特定人認購現金增資」的行為,特定人的認購權永遠應排在原有股東的次順位;如果傷害了這項基本但神聖的權利,就算是理由多麼冠冕堂皇,小股東們都應該選擇用腳投下反對票。

6.經營階層不宜著墨股價過深,或成立眾多投資公司進行股價操控

筆者過去曾投資過的優質公司,都有一個共通特質:對股價著墨不深。如果經營者居心良善,自然希望所有股東包括自己,都能透過長期持有公司股份而穩健獲利,不必天天嘴裡喊著景氣訂單好到不行,反手卻誠實的調節股票呢?

7.經營階層的持股比重高

經營者的持股比例,往往與經營績效呈現正向關聯。宜注意的是,大股東也可能存在另一種變相降低持股的手法,那就是股票質押;股票質押比例過高除了大股東變相降低持股的動機外,也有可能是因為個人財務狀況吃緊,不論如何這都不會是一項正面訊息。

8.公司的轉型或轉投資不盲從熱門題材,並需檢驗長期成效

從2000年台股的達康、科技轉型改名風潮,到這幾年滬深股的熱門行業併購風,潮退時回首,原來經營者與一般投資人相似,也會出現一窩蜂的非理性自殺行為;不管動機是有心(操縱股價)或無意,有心為者失之「誠」,無意為者失之「慎」。

9.辦公大樓的氣派程度與經營績效往往成反比

不要忘記,公司的每一磚每一瓦花的都是小股東的血汗錢;筆者最討厭公司增資的理由就是「興建辦公大樓」,個人認為除了與營運相關的生產機台空間的擴增之外,所有溢價增資以興建大樓的行為,其背後理由大致可分成三種:(1)管理者已漸漸因為業績的一帆風順而忘記要為股東們謀求最大利益的初衷;(2)股價偏高,考慮現金增資之資金成本異常低廉,預先囤積嚴冬糧食;(3)以增資之現金流填補遭美化甚至造假之財務報表。

10.合理的董監事酬勞

高酬勞需與經營績效匹配,也不宜遠高於同業水準。

這「金雞十律」只是列舉的原則,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重點是我們不再以股價短期的漲跌作為評估好公司或壞公司的標準,而是長期記錄觀察公司經營者的一言一行,觀察愈久愈瞭解,愈瞭解則愈有信心。投資,就像尋找一生相守的伴侶一般,經過長時間相處,也經過長時間等待獲得報償;專一,不但是種美德,而且是種能夠賺錢的美德。(尚有「實例篇」,待續)(作者為台灣奇宏資產負責人,曾任永豐基金經理人及勞退基金經理人)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