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外資交易員的記事簿〉企業高層養老院

2018/07/16 06:00

微軟成立不過40多年,創辦人Bill Gates依然健在,但是公司卻早已交由專業團隊來經營。(法新社)

蕭子昂

中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曾經說過「台資企業高層如同養老院」。他這句話雖然不錯,但是一家新創公司的老闆從未經歷過接班問題,好像也沒有什麼資格有這樣的批評。

代理人不合格 是主管責任

在外資機構擔任主管時,每年年底必須接受360度的考評。除了業績之外,管理項目中最重要的就是下屬的培訓。公司是永續經營,員工卻是階段性任命,所以教育下屬、培訓接班人是每一位主管的責任。每年指定休假期間我指定的職務代理人必須接受其他主管的檢驗,如果代理人不合格最大的責任在我身上;只會賺錢不會培訓下屬的主管沒有未來升遷的機會。高階主管如此,董事會對經營團隊的要求也是如此。

許多台灣企業的接班計劃卻如同雍正王朝那麼複雜不透明。優秀的企業家如王永慶與張榮發掌控公司一切到最後,過世後都有接班人的爭議。其實不只是台灣企業,大部分的華資企業,因為多是家族企業,也都有類似的問題。就算退休,企業強人也是美其名「退而不休」, 香港富豪李嘉誠退休後依然當個年薪19K的顧問。甚至就連政府機構也是如此,常常退休後繼續天天上班當個有權無責的顧問。

華人抓到權力就不放手

為什麼華人抓到權力就不放手?寧願在職位上老死而不願交棒?為什麼西方人不論企業家或者政治家都可以視權位為階段性任務,時間到了、錢賺夠了就放手去享受人生?

華人社會是人治,華人企業家認為公司是自己的,不論是自己創立的或者繼承得來的,個人就等於公司。所以往往對自家公司有莫名其妙的使命感,認為公司的成敗是自己的責任,不願意放手交給專業經營團隊。公司出了問題更攸關自己的面子,這時候更要牢牢的掌控。

西方則是法治。西方人認為公司是永續經營,不論是董事長、執行長、總經理,職稱是階段性的,所以個人的成敗不應該跟公司的存續綁在一起。公司的經營者,不論是大股東還是專業經理人,多是就任時間到了就放手。做不到目標被換下來。做到目標更是拿獎金走人。

跨國企業放手讓專業團隊經營

以高科技產業為例,新創的公司多數是創業者兼任經營者 (董事長兼執行長)。但是我們最熟悉的蘋果與微軟成立不過40多年,創辦人Bill Gates 和 Steve Wozniak 依然健在,但是公司卻早已交由專業團隊來經營。蘋果執行長 Tim Cook 是第7任,微軟Satya Nadella 是第3任。高科技產業變化多端,40年前在車房創業的天才不見得有能力管理今天的跨國公司。因為他們放手讓適當的人接班,這兩家公司今天才能夠成長到今天的規模。

這兩家公司的反差是美國華裔創立的家族企業。70年代在蘋果電腦之前,曾經有一個王安電腦 (Wang Laboratories)曾經挑戰過 IBM。但是強人王安堅持以華人管理模式將這家公司交給阿斗兒子經營,導致專業經營團隊大批離棄公司。曾經風光一時的王安電腦最後在 90 年代宣布倒閉。

西方企業將接班人計畫當成公司存續的重要指標來詳細規劃。但是台(華)資企業多是強人(家族)領導。強人在乎的是掌控,所謂的公司管理就是如何徹底執行強人的意志。所以強人多是選擇一個最聽話的當接班人。聽話的小孩通常不敢冒險,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台灣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就守成不敢創新,高層自然成為停滯不前的養老院…。

(作者曾任永豐金控總經理、大華證券董事長、摩根史坦利亞太區交易室主管)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