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封面故事>日本廢檢查局 監理改造乘風而起

2018/07/09 06:00

英國拆解金融總署(FSA),另成立審慎監理局(PRA)及金融行為監理局(FCA)。(路透)

記者魏錫賓/專題報導

2007、2008年金融海嘯重挫全球經濟、扭轉監理方向、改變了金錢遊戲規則,監理機關從內到外被檢討過一遍,但隨著外在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動,金融監理也在鬆緊間擺盪,過了10年,美國開始放寬設立不久的金融規範,日本也決定廢掉檢查局,全球金融監理風向又變了。

金融修法管制了問題 也管制了商機

歷史不會重演,但美國兩大金融管制法案 ─ 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 Glass-Steagall Act )及2010年的陶德-弗蘭克法(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都在惡劣的經濟環境中誕生,前者起於1929年的大蕭條、股市崩跌,為了管制投機風險,嚴格分離商業銀行及投資銀行的業務,銀行及證券只能分業經營,後者則在金融海嘯後完成立法,對商業銀行業務及金融市場都有更嚴格管制。

在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施行後,商業銀行的擴張受到限制,金融業遊說行為不斷,多想跨界經營,但直到1999年「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Act)施行後,才真正移除銀行、證券及保險機構的業務界線,結束了美國長達66年之久的金融分業經營。不過,這樣的放寬,在金融海嘯時又被批評是造成次貸危機的根源,於是又落入更嚴格的監理中;只是10年後,川普政府再度放寬金融業的管制。

發展與監管同樣重要 鬆綁是新潮流

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控認為,政府與金融業的關係並非單一。政府管理金融業有兩個面向,一方面是推動金融發展,以促進經濟成長,另外就是做好監管,以保護消費者,這兩者要維持平衡。

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指出,放縱容易發生危機,但管理太嚴格會影響經濟發展,因為銀行放貸會過於小心。金融海嘯時,穩定重於一切,現在金融業體質健全,因此應適當強調發展,川普就是認為大家已經從金融海嘯得到教訓,妨礙經濟成長的過度管制應該放寬;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一直強調的「鬆綁」,其實也符合國際潮流。

英、日監理各有所長 衝刺金融產業

金融海嘯改變了歐美的監理組織及規則,英國為了解決監理缺陷,2014年4月英國拆解金融總署(FSA),另成立審慎監理局(PRA)及金融行為監理局(FCA),前者納入英格蘭銀行旗下,負責監理銀行、保險公司及大型投資公司,後者則以金融市場及其他金融機構的監控為主,目的雖是金融穩定,但卻將發展金融市場的功能獨立出來,FCA就帶頭加強金融科技的發展。

日本在1998年新設金融監督廳,負責金融業的管理,2000年去掉「監督」,改為金融廳,不過經過了20年的經濟失落,依然陷入監督的迷途中,為了提高效率,今年將要把金融廳內的檢查局併入監督局內。

廢檢查局併進業務局 台灣情況不同

台灣是否跟進?魏啟林認為,日本將檢查局併入業務局,比較容易拿捏監理分寸,可以做交通警察,也能是教練,監理效率可能會提高,但台灣不必立即跟進,可以先觀察看看效果如何,只是在這監理風向改變的過程中,也應適時檢討監理問題是否影響經濟發展。

有金管會資深監理官員則指出,他個人贊成將檢查局對金融機構的檢查業務,以業態別分別併入銀行局、證期局及保險局,主要基於2個原因,1是避免法令解釋的衝突,檢查局檢具違規事項的檢查報告送至銀行局後,常有不罰或被認定符合規範的評斷結果,兩個局的不同意見,反令金融機構莫所適從;第2個原因是責任的歸屬不清,發生金融問題時,有時難以認定那個局應該負責。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