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基金經理人的告白〉繁華落盡後 又柳暗花明—景氣循環股的兩極愛恨

2018/07/02 06:00

漲價題材轉移到價格已低迷多年的電子大宗原物料上,矽晶圓因供需不足,帶動價格持續上漲。(資料照)

●張家維

在多年的低通膨環境過後,自2016下半年以來,資本市場最精采的飆股故事,都在漲價題材上反覆上演。不過,上一波2002年~2008年間的行情,漲價主體是鋼鐵、水泥、塑化等傳統大宗原物料產品,背景是中國2008年主辦奧運的基礎建設拉動商機;但是主導這波漲價題材的最佳男主角卻轉移到價格已低迷多年的電子大宗原物料上,如:矽晶圓、DRAM、被動元件、分離式元件等。本來,過去在專業操盤人眼中,這些電子大宗原物料的長期投資價值是不高的,不但景氣起伏不定,每年還得燒大把鈔票更新設備;只有在PC或是手機時代資訊產品的產業榮景來臨時(如2000年與2008年),它們的股價才有機會如最後的煙火秀般,燃盡令人嘆為觀止的璀璨,然後,曲終人散。

景氣循環 苦撐等下波榮景

大宗原物料所擁有的景氣激烈波動現象,肇因於高資本支出以及產品難以差異化的產業特性。由於業者之間產品功能差異不大,價格競爭成了唯一手段;甚至因為高資本支出導致的固定成本負擔,即使價格已經殺至見骨,只要還足以支付變動成本,都只能咬牙撐住市場佔有率—因為規模決定成本,成本決定一切,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等到大夥兒日子好過了,手頭有錢了,又開始陷入瘋狂擴張的集體狂歡,為下一波的流血殺價彈奏序曲。

充滿投機 眾散戶前仆後繼

台灣雖然在全球資通訊產品供應鏈上具有優勢地位,但在電子大宗原物料生產競爭力的排名上卻僅是泛泛,主要原因在於研發能力不足、規模過小,原料配方或專利權掌握有限,導致獲利大半被權利金侵蝕,或者僅能提供中低階產品。由於競爭力與議價能力決定獲利能力及長期投資價值,台灣的電子大宗原物料股對投資者而言是不具長期投資吸引力的;只是,由於景氣劇烈變動注定了其股價暴漲暴跌的特性,加上大股東在景氣好轉時亦亟需做多市值便於募資,使得這類股票往往充滿強烈的投機氣息,吸引了眾多散戶前仆後繼參與遊戲,在景氣好壞兩端展現極度樂觀與悲觀情緒,愛時欲之生,恨時又欲之死。

啤酒遊戲 囤貨居奇湊一腳

好消息是,就筆者觀察,這次電子大宗原物料的景氣好轉應不僅是短暫的榮景。與2002年~2008年傳產原物料大行情的背景邏輯相似的是,此波電子原物料景氣上揚的動力來自新科技硬體設施的基礎建設,包括以車用電子、5G 通訊及物聯網等應用面為主軸,搭配VCSEL、3D感測、射頻元件、基地台等週邊設備需求放量,為可能歷時數年的景氣榮景訂定需求上揚主調;加上DRAM、矽晶圓、被動元件這些產業,或已剩少數玩家、或多年不再大幅擴產、或高階產品供應有限造成擠壓,產業市場秩序已趨健全,供給需求面均有利的條件確實能讓業者有足夠底氣大喊「這次,我們不一樣!!」不過,大環境健康不代表股價就能永無止盡的漲上天,在預期漲價的心理作用下,目前包括矽晶圓、被動元件的供應鏈都已經開始出現「啤酒遊戲」、囤貨居奇的炒作現象;如果逆景氣觸媒出現,即使在長期景氣上升期也可能因為心理與庫存的中短期調整而出現需求逆風,而股價的修正又將更比產品價格激烈數倍!!

股價倍增 賣掉股票賺更多

說到這裡,筆者似乎又犯了金融專家們不著邊際、只講可能的老毛病了—反正,不是漲,就是跌,最多不漲不跌,對吧….?還是講點有建設性的吧!相比較於預測景氣與價格走向,我更愛從大股東的觀點,來幫忙尋找理性的買賣決策:假設今天我的公司股價總市值/廠房價值遠高於十倍以上,那麼我只要把股票賣掉就可以蓋十間廠,甚至更快的方式是增資或換股去購併別人的工廠,因為生產效率差異不大;一倍買入,創造十倍價值,何樂而不為?

看到現在的股價,如果你是大股東,會怎麼做呢?

(作者為台灣奇宏資產負責人,曾任永豐基金經理人及勞退基金經理人)

附註:啤酒遊戲—由一群人分別扮演製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等啤酒行業的上下游角色,彼此透過「訂單-送貨」程序和自己對應的上下游溝通。遊戲結果往往是,零售商、批發商以及製造商,起初都嚴重缺貨,但隨著遊戲的進行,啤酒庫存往往會大量堆積,並且這種庫存的堆積幅度遠大於終端消費的擾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