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線上購物割喉戰>多路人馬搶進 網上互打搏商機

2018/05/28 06:00

最新統計顯示,去年台灣電子商務年成長率7.4%,遠優於整體零售業的1.9%,顯示台灣的電子商務的規模不斷快速增長當中。(資料照)

記者魏錫賓、廖千瑩/專題報導

重慶南路書店一家家關了門,金石堂城中店正在折扣清倉,預計六月底走入歷史,實體零售業的寒冬早就來臨。不過,入侵的網購業者也無勝利者的喜悅,曾主攻快速到貨的ASAP省錢購物網在5月15日關站,PChome網家及蝦皮購物兩家業者為了爭奪市場,雖創下營收新高,卻連二季大虧;網路競爭的燒錢速度,並不比營業額的增加慢多少。

線上營收創新高 虧損也在破記錄

線上手指經濟的時代正來臨,只要動動手指、滑手機,就能線上購物。最新統計顯示,去年台灣零售業的表現益發蓬勃,其中電子商務年成長率7.4%,遠優於整體零售業的1.9%,顯示台灣的電子商務的規模確實不斷快速增長當中。

網家今年第1季營業額約82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18%左右,但去年第1季稅後淨利2億元,今年卻虧損4.7億元,稅後每股損失約4元;去年第4季情況類似,營收雖創歷史新高,但稅後淨損2.9億元,每股損失2.5元。二季都在免運費及倉儲擴增的競爭壓力下,營運費用大增,造成大幅虧損。

蝦皮免運補貼戰 網家獲利重傷害

蝦皮進入台灣二年多,以不計血本的免運補貼快速攻城掠地,逼得台灣電商龍頭網家也跟著祭出免運補貼,雙方戰了一年,網家付出高額的行銷成本,導致獲利重傷,5月8日宣布商店街下櫃。

強勢搶佔台灣市場的蝦皮,即使市占率快速成長,不過發起免運費價格戰等行銷手段的結果,也是虧損累累。根據其母集團SEA公布的第1季財報,電子商務收入雖較去年同期成長1,000倍,從3萬美元增加至3千4百萬美元左右,但整體行銷費用高達1.3億美元,使集團虧損超過2億美元。

搶時間、降售價 電商敵人是自己

網購業者以運費補貼及快速到貨競爭市場,限時免費及一定金額免運費壓縮獲利,24小時、6小時、5小時、2小時、100分鐘到貨等措施,也提高營運成本,時間就是金錢,速度也是,「搶快」除了考驗協調、管理技術能力,也必須用資金堆砌。雖然打敗了實體業者,但網路上互打的激烈程度猶有過之,敵人就在線上,而且應用相同的商業模式,可以變換的招式,很快地就被模仿。

根據經濟部調查,2016年電子購物業者的經營困境中,前三項依序為「價格競爭激烈,致毛利偏低」、「電商之間搶食市場」及「消費者需求多變」,認同第一項者達七成以上,與2014年一樣排在第一名,但「電商之間搶食市場」的認同比例則成長最快,前一年只有39.1%,隔一年提高至51.2%,有一半以上業者,將彼此競爭視為經營艱困的原因之一。

國際電商也加入 台灣網購吸力大

台灣的網購市場發展快速,也吸引許多國際競爭者加入,連Line都想在台灣搶食網購市場大餅,但根據電商業界估計,台灣電商市場一年營業額約7,000至8,000億元台幣,阿里巴巴跟蝦皮進來台灣後,蝦皮一年頂多300億元,阿里巴巴也大概在3、400億元,這些是業界推估的數字,其實兩家加起來市佔率還佔不到台灣電商的一成,其實中資也沒有很可怕。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林之晨說,電商是在地戰爭,比的是在地服務跟品質,這些中資不會特別有優勢。

商研院商業科技應用研究所副所長戴凡真認為,台灣業者應結合產業開啟合作,知道消費者要甚麼。尤其是台灣業者有homebase優勢,這邊的朋友夥伴很多,可以找到物流、金融等合作夥伴一起創新,光靠運費補貼絕不會是重點。

當網購業者發揮優勢攻城掠地,壓縮實體零售店空間時,「網內互打」的結果,也為自己帶來夏日的冬雪。只是,陽光依然在等待露出頭的機會。(相關報導請見C2)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