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體檢家庭風險〉學自保 才能避危機

2016/04/11 06:00

圖/陳佳蕙

文/第五德嘉

圖/陳佳蕙

內湖女童在母親面前毫無徵兆地被殺害,這個命案,深深震撼了台灣人的心,在鄭捷捷運殺人事件後,又一次刺痛了這個社會。

王景玉與鄭捷這類兇犯,就是所謂的隨機無差別殺人者(The Random killer),在日本稱為「無差別殺人事件」,他們犯案的跡象與攻擊行動開始,是幾乎沒有辦法預防的。

在「預知風險與暴力」的研究裡,「隨機無差別殺人者」是最難防範的,可悲的是,真正有效的防範方法是:「在這種怪物傷害第一個人後,立刻開啟自己的直覺,在生死一瞬間,選擇自衛或逃跑!」

在壓力氣氛籠罩下的台灣,將會步入日本的後塵,越來越容易發生類似事件,台灣社會裡面,有一群人的「情緒沸點」升溫到臨界,所以電視上最近不斷地出現「行為爆走」與「行為失控」的新聞,瞬間變成人人自危的氛圍。

隨機無差別殺人的成因有很多,尤其需要注意暴力電玩的內容,有些遊戲的世界中,可以無法無天地攻擊別人,拿著自動步槍殺死路人與來救援的警察,在這種「暴力內化」下,有些人真的可以瞬間演變成殺人兇手,而且毫無悔意。

〈孩子自保法〉眼速分析能力 發現危機

其實在這種社會狀況下,如何維護自己和孩子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事,因為在網路和一般生活中,遇到腦袋邏輯是不正常運作,或碰到「麻煩製造者(Trouble Maker)」,這些非我族類的「無邏輯人」,就是要盡快避開的人,因為他們在處事的先後順序和人倫常理上,沒有所謂的尊重和體諒,孩子如果遇上這些人,危險指數立刻飆升。

如何教導孩子風險控管呢?一般而言,小學一年級以上,年紀在7、8歲以上的孩童,必須教他們看懂周遭的人,是否有走路方式很奇怪,身體扭動搖晃,或是有股讓人不寒而慄的殺氣,還有口中呢喃或是咆哮,提醒孩子可以選擇立刻進入警局、便利商店、大賣場,或是往人多的地方跑,一切保命要緊。

為了要提防這種會突然動手砍人的隨機殺人犯,也可以培養孩子「眼速分析能力」,讓孩子學習擁有「眼速驚人」這種瞬間發現危機存在的能力,親子外出時,培養孩子注意到50到200公尺內的各種不尋常的現象,是否有奇怪的擾動與叫聲?畢竟這些發生在路上的紛亂氣氛,或是過大的音量,有時候可能只是一群人在打鬧聊天,但是有時候卻是重大車禍、幫派挑釁鬥毆、或是有怪人在人群中潑酸或是持刀砍人。這時,訓練孩子臨危不亂、冷靜沉著,用他們的眼睛快速評估,風險高要「跑」,風險低可以「走」,這樣,當他們單身外出時,也就能在突發危險狀況下,保護自己安全地返家了。

〈家長警戒法〉前置紅燈亮起 提高警覺

至於6歲以下的孩子,若要避開人身攻擊,那麼周遭大人的警戒心要提高,警戒線要拉開,內湖女童案,媽媽都貼近在女兒1公尺內了,還是碰到兇手,這種貌似好意的年輕人,也是「無邏輯人」的一種,讓心碎的年輕媽媽防不勝防,親眼目睹女兒被傷害而卻毫無招架餘地,這怎不令人驚恐和氣憤?

從風險控管的角度看,為保護幼童的安全,在不同環境下,例如擁擠的捷運車廂、人行道、商店……等等地方,私領域的定義從幾公分到幾公尺都有,但是只要有陌生人靠近,並侵入私領域的安全界限,而讓我們感到奇怪或反感時,要立刻提高警覺,把孩子抱開。

畢竟,在風險控管的學問中,是有所謂「前置紅燈」的事先警訊,可以預知與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雖然不能抹消風險,但當某個警示訊號發生時(例如,因為別人太靠近我們身體,而產生情緒上的反感),至少可以爭取到最快的速度逃跑,總之,保護自己、保護家人,人人有責啊!

(作者為風險管理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