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師會客室〉特別座 就是貼標籤?

2015/09/21 06:00

圖/陳佳蕙

文/周素珍

圖/陳佳蕙

和學生奮戰一天,回家整個放鬆,眼睛瞥著電視新聞報導,突然,一則新聞報導閃出:一個氣憤的家長,用著哽咽且咬牙切齒的口吻,透過媒體控訴自己的孩子被老師賜予「特別座」而身心受挫。本來一派輕鬆的我,頓時涼意從腳心竄到頭頂,當場食不下嚥。

班上的小城(化名)是學障生,「鴨子聽雷」般的課程,常讓他呈現恍神,愈是放空,學習愈是落後,作業當然也無法獨立完成,於是安排所謂的「特別座」:杜絕干擾源,也因離我最近,可以隨時監督,發現問題以做及時澄清。

因訊息有限,我不知道被控訴的老師是不是額外做了傷害孩子身心發展的事而引發家長不滿,該則新聞也無後續報導,所以不知如何落幕收場,但就我的經驗,「特別座」多少能補強類似小城這樣學習力較弱的學生在課程上的習得,尤其是容易被干擾的學生,更需要一對一的關注。這樣做,錯了嗎?

<老師難為>特別座 父母的地雷

「特別座」引發軒然大波,猜想是踩到家長的地雷。孩子學習表現優劣是其次,「被貼標籤」、「不公平對待」才是茲事體大。值得探討的是,怎樣的孩子會坐「特別座」?

一般來說是需關照、易分心或學習落後的孩子,這些也是在學習中,容易「被放棄」或「自我放棄」的高危險群。老師不想放棄才會拉到身邊個別指導,「特別座」就應運而生。

但這下卻形同玩火:老師情緒掌控失當、給的學習量未斟酌、其他學生的特別眼光等狀況發生,就容易引發剝奪學生權益,甚至最嚴重的「霸凌」疑議,處理不得不慎。

少子化社會,孩子是家中寶、心頭肉,「直升機父母」的焦慮反應,過度溺寵的教養,常阻滯學生學習成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矛盾,常是父母繞不出的迴圈。班上小志(化名)專注力及學習動機低弱,因為是雙薪家庭,父母課後也無暇督導,家庭作業常遲交,學習每下愈況。

媽媽憂心忡忡,詢問我對策。評估小志情形,我提出建議:「小志被動,需要有人從旁提點並加強練習,可考慮上學校課後照顧班或安親班。」小志媽媽卻潑冷水:「課後照顧時間才一個多小時,小志動作慢,作業根本寫不完!」安親班呢?「說到安親班就有氣!人家通常七點就下課,他們卻留小志到八點,有時還到九點,小孩怎麼受得了?老師不想休息,我的孩子可要呀!這明明是整小孩嘛!」如果不是「拿人錢財得使命必達」,誰不想早點下班?老師做多做少都有意見,到底該如何?

<家長看過來>LED模式 處理親師關係

孩子回家哭訴老師不當做法,該怎麼辦?請先緩口氣,安撫孩子也穩定自己的情緒,然後啟動「LED模式」,探照出明確的方向:

L(Listen):傾聽孩子的委屈,協助孩子釐清事件原委;聽老師的用意,與老師溝通處罰的合理性及適切性。家長要做的是師生的橋樑,而非炸斷關係的火藥。

E(Encourage):不只孩子,老師也需要激勵及諒解。人都會有錯誤判斷的時候,只要立意良善,請支持及適時激勵孩子的老師,如果做法不妥,請用理性的態度溝通,叫囂謾罵往往導致兩敗俱傷。

D(Doing):不要只「育」而不「教」,將教育重責全推給學校,你得用時間及行動參與孩子的學習、成長。學校教育是一時,家庭教育才是一輩子,你的膝蓋是孩子五星級的座椅,家長才是最優質的家教。

<老師看過來>建立SOP 親師齊合作

懲處不是刺激孩子學習的良方,要讓孩子樂於學習、主動學習,家長認同並協助教學,老師要建立SOP:

建立良善的學習環境(Surrounding):

學習環境的「暗示」與「導引性」攸關學生的學習狀況。許多研究顯示,昏暗環境、嚴厲管教,易造成孩子畏縮,對學習提不起勁;反之,在明亮的空間、民主的引導下,學生較活潑、有主見,有品有格。

如果教學氛圍是良善且愉悅的,學生能自信且安心的學習,而當學生因逾矩而做的適當懲處,父母在信任下,多能諒解並支持。

開放你的教室(Opening):

和家長保持聯繫是基礎要件,更進一步的敞開教室大門,邀請家長參與你的教學活動,讓家長掌握孩子在校情形,協助督促學習,也藉由理解你的理念贏得支持。誤解的開端是不了解,有了家長做後盾,教學更如虎添翼。

用真心說服(Persuasion):

別用高調或自以為專業的術語「嚇」家長,這只會製造更多鴻溝。以同理心解讀家長的質疑,再耐心懇切地說明立場,最重要的是,冷靜釐清自己的做法是否有助於學生,而非一味捍衛、開脫或將家長建議視為對立,只要出發點是對的,做法也具建設性,就該參酌考量,這才真是證明專業。

這幾年常發生親師衝突的負面報導,有些老師甚至有「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的消極傾向,最後受害的是未來主人翁,是台灣長遠的發展。親師應是合作的夥伴,互揭瘡疤,彼此對立,只會模糊焦點,應該針對孩子的學習問題共謀對策。「有問題,開誠布公提出來」,應能消弭許多不必要的糾葛。(作者為國小教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