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說故事時間到囉〉關於情緒 繪本都知道

2015/06/10 06:00

圖/王孟婷

文/黃文綺

一場親子故事講座結束,正當大家忙著拍大合照時,突然有個奶奶急急跑到我眼前,小聲地問我:「老師,我孫子會打人,連他爸媽都打,怎麼辦?我們可以打他嗎?」

我看著一臉焦慮憂心忡忡的奶奶,和她背後那個看去大約六、七歲的孩子,和她說:「給孩子說故事吧!」奶奶不放棄地追著問:「可是他亂打人,我們不能打他嗎?」我明白奶奶在情緒裡,沒能聽進我的話,於是我拉著奶奶的手,看著她,簡單清楚地說:「我們不打孩子,奶奶,給孩子說故事吧!」

奶奶的問話,一直在心頭懸著,其實當孩子進入小學,開始建立自我概念,從嘗試各種事物和學習中,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當孩子能夠獨立完成時,會從中得到成就感,然而在學習和操作的過程中,也會有挫折,這時候身邊的大人如何應對,是孩子觀察學習的重要依據。

而尚在心智發展過程中的兒童,還在學習透過語言和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於情緒感受的分辨和表達,當然更有待建立。換言之,當孩子有情緒,而無法用言語做適切的傳達,很自然的會用身體來表達,那個會打人、打爸媽的孩子背後,可能有一部分是因為無法自然表達的情緒,也有可能是缺乏適當的引導和學習。

<家長看過來>故事角色 給孩子信心

給孩子說故事吧!這句話的背後,是我自己的親身體會。

小兒子在小二時,發覺自己長大了,決定要改穿有鞋帶的球鞋,但是一直穿自黏式球鞋的他,從簡單的穿鞋到必須繫鞋帶的鞋,一開始很不順利,於是每天早上,為了穿鞋這件事,我們之間必定有番抗爭。

我示範教了幾回後,要他自己試,然而擔心遲到的他,在焦慮中,怎麼也繫不好那鞋帶,接連幾天早上,總是為了那鞋帶引發很大的情緒,母子倆常常帶著氣出門。

有一天,又是晨光進班說故事時間,我選繪本時看到那本《獾的禮物》,故事中有一段說的是青蛙不會打領帶,獾一遍又一遍耐心地教,鼓勵青蛙一試再試,聯想到孩子繫鞋帶的情景。於是在說那故事時,我加進了青蛙每次打領帶時,就想到獾示範的過程,牠慢慢地試,最後不僅能夠打出很漂亮的領帶,還會打出很多變化,像是蝴蝶結啦,後來還能夠教別人打各種結呢!

隔天早上,兒子悄悄地蹲在門口繫鞋帶,當我看到他時,他指著那打成蝴蝶結的鞋帶告訴我「我自己繫好了」,語氣裡有種小小得意,從那天開始,他再沒有為了這事鬧過情緒。

在那繪本故事中,不著痕跡透過擬人化的動物主角,給聽故事的孩子示範了學習過程裡,會遇到的困難,讓孩子發覺自己不孤單,他的困難別人也會碰到,並且有人可以協助和陪伴,於是鼓舞了孩子,願意再次嘗試,同時也提高了挫折容忍度。當嘗試到成功時,這個經驗讓他相信故事裡的真實性,於是下一回在聽或讀故事時,他會更有連結和願意多做些嘗試。

<情緒來時>別說教 只說故事

從坊間琳瑯滿目情緒主題繪本的多元性,就能明白關於兒童情緒主題的重要性,父母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點兒也不孤單,繪本的作者顯然很清楚情緒的發生和如何宣洩,與其用說教式的情緒教導,不如選擇這樣的故事來說給孩子聽。

《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中的菲菲,可以因為一件玩具,和姊姊及媽媽生起氣來,整個人像火山爆發一樣,然後衝出家門,幸而屋外是一片她熟悉的林子,她看看石頭、大樹、聽聽鳥叫,她爬到大樹上看著遠方,然後她覺得好多了,慢慢走回到家,家人很開心地迎著她。

經典繪本《野獸國》裡的主角阿奇因為發脾氣,被罰在自己房間內不能出來,結果他發現房間連接到另一個世界,他搭上小船到了一個滿是野獸的小島上,他不但沒有被野獸們吃掉和嚇到,還變成野獸國王。

而《生氣湯》裡的母親看見下課回來的孩子帶著怒氣,她沒問孩子原因,只是帶著孩子一塊煮一鍋生氣湯,還示範怎麼把怒火丟進湯裡。

繪本中可以讀到共通點,就是情緒需要時間轉換,不管是在大自然或是家裡,都有各種可以引導宣洩的方式,而身為父母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提供各式各樣的可能性,讓孩子從故事裡聽到,當他們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就能夠從累積的經驗裡,找到適合他的一個抒發表達的管道。(作者為台北市故事協會講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