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感受言論不自由 剪出來的電影史

2021/04/13 05:30

電影《阿三哥出馬》工作照,劇中參選和平市議員選舉的王豹搭乘宣傳車掃街拜票。(記者陳昱勳於展場翻攝)

〔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由國家人權博物館推出「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聚焦台灣威權統治和戒嚴禁制下的電影審查史,從電影檢查法令視角,帶領觀眾檢視當時政府如何通過篩選、灌輸,以民眾毫無選擇權利的方式,變相進行言論箝制與審查。

《悲情城市》電影片檢查申請書內頁。(記者陳昱勳於展場翻攝)

特展邀請曾以著作《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台灣有個好萊塢》獲2020年金典獎的蘇致亨擔任策展人,透過「五○和六○年代的電影審查」、「電影審查外的發展不自由」、「七○和八○年代的電影審查」、「電影審查大事記」等主題,闡述過去電影檢查,導致電影創作受到壓迫,再到1970、80年代電影檢查,主掌機關的嚴格與影人的抵抗,以及解嚴後的轉變。

導演楊文淦1976年電影作品《花開春暖》的電影准演執照。(記者陳昱勳攝)

蘇致亨表示,展覽首度展示戒嚴時期的電影片檢查申請書,挑選了14部因省籍衝突、外交、國家形象等各種因素被審查的代表性電影,使觀者了解當年政治黑手如何伸進電影播映,例如由導演萬仁於1985年拍攝的《超級市民》,因敘述底層民眾的生活百態,須刪減許多鏡頭才准上映,電影發行至海外時又被國民黨政府追回;另外改編作家黃春明作品的《兒子的大玩偶》,當年也因被指控宣傳台灣底層小民的困苦生活,有礙國家形象而被檢舉審查。

另外在電影審查的年代也有許多荒謬情事,電影「過分恐怖」也不行,例如美國恐怖片代表《大法師》就被政府要求「面上血漬特寫」、「頭臉扭向背」、「口吐大量綠漿」、「眼球反白」等鏡頭刪減後才准上映;台灣恐怖大師姚鳳磐1974年作品《秋燈夜雨》也遭要求須將「鬼臉正面特寫」、「棺材自動伸出屍手」等畫面刪減。

另外一個經典案例為1959年台語片《阿三哥出馬》,導演林摶秋透過喜劇手法諷刺當年台灣選舉亂象,上映之前就受到許多刁難,例如劇中主人翁競選的是「和平市議員」,但當時中共說要「和平」解放台灣,即犯了當時國民黨政府的禁忌,和平被迫改為延平字樣,蘇致亨強調,審查制度帶來最大的影響就是對創作者的設限。

除電影片檢查申請書、電影畫面剪影,現場亦展出電影准演執照、准演證明書、准演通報單、電影驗證小手冊等約10件珍貴文件,同時搭配導演萬仁、前行政院新聞局電影處長陳俊哲、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相關訪談影片,講述台灣電影產業走過的艱辛歷程與發展軌跡。

蘇致亨指出,在轉型正義的框架中,電影是個相對小的課題,但能夠拉近一般常民百姓與思想、言論自由的距離,讓大家知道威權時期的言論不自由,不只侵害了政治意見表達,也影響台灣多元文化樣貌與集體心理,特展期望讓大家理解到民主化與言論自由,從不是威權統治者的恩賜,而是台灣人民勇敢發聲、共同奮鬥的成果。

蘇致亨也期盼,有朝一日,國民黨黨史館也能面對黨國時期的威權歷史,重新開放關於審查制度最重要的幕後機關,也就是過去中央委員會第四組(今文傳會)的相關史料。特展即日起在白色恐怖景美園區仁愛樓美工工廠展至12月12日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