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德國東亞研究院台灣音樂文物特展

2020/09/23 05:30

民歌採集成果磁帶,包含原住民、客家、福佬等族群樂曲。(記者陳昱勳攝)

〔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台灣音樂館即日起推出「千里遇知音──德國東亞研究院台灣音樂文物特展」,呈現1960年代成立於西德的「華歐學社」(今德國東亞研究院)記錄台灣音樂以及與西方交流的手稿、黑膠、戲服、磁帶等81件文物。

台灣音樂家史惟亮(1926-1977)、許常惠(1929-2001)及德國天主教聖言會神父歐樂思(1933-),因對台灣音樂文化的相同熱愛,1964年在德國波昂成立「華歐學社」,透過研究、展覽、演出等方式,以音樂促進東西方互動與交流。

1965年在歐樂思的資助下,史惟亮返台招募人手進行「民歌採集」運動,以台灣中央山脈為界分東西兩隊,由史惟亮及許常惠帶領,1966年至1968年間為500多位傳統音樂演奏者及歌者,錄製了2千多筆的有聲資料及田野筆記,族群包含福佬、客家及原住民。

此次展出包含史惟亮留歐期間策畫台灣音樂展覽的展品與文宣品、華歐學社成立會議紀錄、民歌採集運動的珍貴音檔、日記剪報,以及當年史惟亮投書《台灣新生報》分享採集過程的文章等。傳藝中心表示,這些珍貴資產是2018年東亞研究院捐贈給台灣音樂館的典藏,並首度呈現在台灣觀眾眼前。

當年民歌採集成員、現年78歲的客家歌謠研究者呂錦明說,回憶採集過程十分難忘,不僅拜訪南投日月潭邵族原住民,也到屏東及高雄美濃客家聚落將傳統音樂錄下來,這些史料都見證了寶貴的採集軌跡。展期至12月6日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