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臺展復刻‧經典再現新書發表

2020/03/24 05:30

臺、府展16本圖錄復刻版書封、合裝本,可見到只有臺展第一回(右上)為橫裝版。左下為《臺府展圖錄復刻別冊》。(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臺灣美術展覽會、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圖錄16冊+臺府展圖錄復刻別冊1冊

第二回台展特選,郭雪湖作品〈圓山附近〉,作於1928年,東洋畫膠彩畫,94.5 × 188 cm。(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臺灣現代美術發展自日治時期開啟了臺灣與世界藝術思潮的接觸,尤其1927年起舉辦10屆的臺展與1938年起舉辦6屆的府展,培育了許多臺灣重要前輩藝術家。當年配合展覽出版的16本圖錄,堪稱重建臺灣美術史非常重要的基礎史料,然而,國家卻缺乏完整的典藏,因此,文化部以「前瞻基礎建設——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經費,規畫復刻出版「臺灣美術展覽會」、「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展覽圖錄16冊,是國家首度運用特別預算推動臺灣藝術史的研究、典藏、詮釋與推廣。

第一回府展特選,薛萬棟作品〈遊戲〉,作於1938年,東洋畫膠彩畫,169.0 x 173.5 cm。(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文化部重建臺灣美術史重大進展

臺展第一回內頁編排。(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此次以「研究先行」的概念,「針對臺灣藝術史進行當代多元複數藝術觀點的重新研究與詮釋。是以國家的高度著眼於重建過去被輕忽的臺灣藝術史、藝術家、作品與檔案,即時蒐集與保存臺灣重要藝術資產,打破單一敘事史觀,使臺灣藝術史從複數的藝術史觀中再次『重生』。」而伴隨復刻版圖錄出版的《臺府展圖錄復刻別冊》,則是「透過多元當代視野,重新發現臺灣藝術家如何與世界對話,活躍於世界藝術的舞臺上。」

臺展第五回內頁編排。(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負責此計畫的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林志明則補充說明,臺灣美術自日治時期以來開啟「新美術」的發展,由於當時臺灣並沒有設置美術專門學校,藝術同好多藉由美術展覽,彼此交流學習,因而創辦「臺展」,由於1937年曾因故停辦1年,且前後期主辦單位不同,回數也不連續,為了分辨這兩個階段,因此有「臺展」10回與「府展」6回的區分。

林志明說,因時代的遷移流轉,當時出版的展覽圖錄已流失殆盡,難窺全貌,國立臺灣美術館長期以來既以建構臺灣美術史為目標,本計畫除復刻出版臺、府展圖錄16冊,重現日治時期臺灣美術官辦美展的樣貌,完整保存此批美術文獻,為了解當時參加臺、府展的作品現存狀況,也為臺、府展圖錄中的作品做一調查研究,因此將研究成果以別冊形式一併出版。

最難在資料蒐集與原貌的復刻

承接此次復刻出版計畫的,是超過40年歷史、臺灣老牌的《藝術家雜誌》出版社,創辦人何政廣提到承辦此案最初的心情表示,「剛開始真的很擔心到底能不能做得出來。」

何政廣說,早年臺展首辦展覽時可說盛況空前,光是開幕會就湧進萬人,這在現代美術的展覽會裡是很難得一見的。展覽會出版約2千本手工印刷裝訂的黑白圖錄,開幕當天就被搶購一空,購買者多為當屆入選的藝術家,有日本人,但多數是台灣人。但也因為當時的政治特質,並沒有計畫性的國家收藏,因此,時隔近百年後,要從私人手上完整尋回16本圖錄,實在很困難。

最早從前輩畫家廖繼春那邊取得幾本,後來得知台大中文系教授楊雲萍收藏很多日治時期出版品,然後,當年的美術記者林錦鴻也有,最後,透過這3人湊齊了16本圖錄。但又因紙張保存不易,很多圖錄的紙張已脆化或黑化,經過掃描後,進入另一個困難的挑戰,就是如何透過「校色」逼真呈現當年的面貌,這個過程也耗費很長時間與精神。

為求真實呈現,「復刻」版的圖錄也以手工裝訂,當年以日文出版,包括日文的版權頁都一概保留,唯一不同是,「復刻」版前面多一頁文化部長與國美館館長的序文,後面多一頁現在出版的版權頁。

《臺府展圖錄復刻別冊》呈現珍貴研究資料

臺、府展16回,先後參展的作品約計2080件;分別出自審查員的81件,邀請作家的184件,及參展入選、得獎的1815件。

當文化部於2017年提出「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方向,展開一系列搶救藝術史料及建構藝術史研究生態的積極作為;2019年,委由國立臺灣美術館策畫、藝術家出版社執行「臺展復刻,經典再現」的出版計畫時,也邀請藝術史學者蕭瓊瑞將臺、府展作品仍存狀況做一初步調查,寫成專文〈臺、府展記事本末〉與〈臺、府展現存作品蒐研〉。

《臺府展圖錄復刻別冊》除收錄兩篇專文,更收錄有「臺灣美術展覽會規程」、「臺灣總督府美術審查委員會規程」、「臺、府展參展作品數量統計」、「臺、府展現存作品清單」、「臺、府展現存作品圖版」一百多幅、「臺展十回作品目錄」、「府展六回作品目錄」、「臺、府展史料照片」以及「臺、府展大事年表」等。

史料追尋過程的逸事與趣聞

值得一提的是,「臺、府展現存作品圖版」一百多幅,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追尋,其中約6、70幅現存於國內各大美術館,少部分從收藏家或畫家手中借得,更有遠從日本借到的圖檔,如借自日本皇室的鄉原古統作品,及木下靜涯後人等。

追尋的過程也意外發現,曾有一位入選府展的畫家叫黃江海,也是從日本留學回臺,但回臺前他的老師跟他說,「你回去後靠畫畫賺不了錢,我教你手工分色的技術。」果真,他的手工分色在當年的台灣成為獨門技法,為他賺了很多錢,但他也因此一生只創作百餘幅作品,沒賣過畫,沒有人知道他是「畫家」。根據黃江海的後人描述,當年因為父親賺很多錢,常邀請廖繼春、楊三郎等「畫家」朋友到家裡吃日本料理。這也成為此次復刻出版計畫裡,意外得知的一段逸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