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專欄】 公共討論應當避免的六種方式

2018/09/26 06:00

◎王丹

我們都知道,民主制度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理性的公共討論;反過來說,如果不能進行理性的公共討論,就不會有真正的民主。因此,當我們討論公共問題的時候,能不能好好說話就成了重要的問題。不幸的是,現在的公共討論中,充滿了不能好好說話的情況,值得我們給予警惕。不好好說話的例子很多,我過去在本專欄提到過「語言暴力」的問題,除此之外,還可以列舉一二,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就是根本不跟你講道理。例如「這沒有什麼好說的」,「就應當這樣」等等。這種口氣不僅僅是蠻不講理的問題,而是他先把自己當做了上帝,先入為主地肯定自己掌握了真理,否認事情有不同的可能性。這樣的討論,其實是把自己的「看法」當成了「事實」,當然不可能有什麼討論結果,純屬浪費時間,因為其實他心中早就有結論了。

第二種是迴避問題。當他提出A這個問題,你進行了回答或者反駁,尤其是當這樣的反駁擊中了他的要害,他不是針對你的回答繼續反駁或者解釋,而是立刻跳到B那個問題上,重開另一個戰場。如果你跟過去討論B這個問題,他的回覆卻又開始圍繞C那個問題了。這樣的討論變成貓捉老鼠,最後的結果,無論針對A還是B都無法進行深入的討論。

第三種是對人不對事。不管針對什麼事情,只要意見不同,對方就會歸結為與對方個人有關的原因。例如你講軍事問題,他就會說「你不是軍事專家」。其實,我是不是軍事專家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我提出的關於軍事問題的論斷是不是正確。不聚焦在論點上,而是轉移到提出論點之人的個人問題上,這也不能算是好好說話。至於人身攻擊,就更不能好好討論問題了。

第四種是糾纏不休。其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絕對的是非的,有些事情在不同的角度看,各有不同的道理,在這種情況下,理性的討論就是點到為止,沒有必要非要分出高低上下。但是有些人在公共辯論中死纏爛打,如果對方不回應,就認定是對方錯誤;或者連篇累牘,沒完沒了。這樣的人,往往會把一個論壇攪得烏煙瘴氣。

第五種是把不相干的問題連結在一起。例如你要是批評藍營,他就會說「你為什麼都不批評綠營」。應不應該批評綠營,本是可以討論的問題,但是沒有道理把兩個事情扯在一起,好像一定要兩邊都批評了才可以討論問題。這樣的「客觀,中立」,跟胡攪蠻纏沒有什麼不同。

第六種是誅心論或者陰謀論。不管是什麼問題,只要你與他意見不同,他就會說「你動機不純」,「你一定是想蹭熱點,拉粉絲」等等;或者當你提出一個與他不同的觀點,他立刻給你貼上標籤,把你歸入對立陣營,好像這樣就可以抓到對方的短處了。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迴避問題的手法。

不好好說話的例子,其實還有很多,我們不可能全部列舉出來。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看看在社群網站上的一些討論,最後不僅討論不出什麼結果,還會流於意氣之爭,大家不歡而散,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以上那些不好好說話的行為導致的。就像民主,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程序一樣;公共討論,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取決於討論雙方是不是能好好說話。●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