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楊青矗冒死發聲 銳筆道工人辛酸

2017/05/15 06:00

楊青矗為工人發聲,文學作品寫出工人辛酸。(記者胡舜翔攝)

記者楊媛婷/專訪

「文學雖是藝術,但仍須關心多數人的生活,作家要用筆寫出社會的不平與痛苦之處。」在戒嚴時期不怕被扣上紅帽子、不畏威權壓力的作家楊青矗,一支銳筆寫盡台灣當時基層工人的困苦離厄,為勞工階層喉舌,也為台灣近代從農轉工做時代見證,77歲的楊青矗因病記憶力衰退,說起創作仍是侃侃而談。

本身曾經在高雄中油煉油廠工作19年的楊青矗,以工人背景崛起於台灣文壇,所寫的《在室男》、《在室女》、《工廠女兒圈》、《廠煙下》、《工廠人》系列小說,開啟台灣工人文學風氣之先,在當時老蔣堅決反共、戒嚴的60年代,楊青矗筆下事物正等同於當初將老蔣趕出中國的「工農兵文學」,楊青矗回憶書寫工人文學動機很單純,純然是因佛洛伊德心理學派興盛後,台灣受到影響,文學詩作有不食人間煙火的傾向,「民間每天都有各種疾苦,無法視而不見,若說文學反映作家的人生思想,我就決定寫出工人的辛酸。」

楊青矗青壯年所處的年代,正值台灣經濟高速起飛之際,背後卻是一群辛勞工人用生命付出,「我寫小說不只是想為勞工不平的遭遇發聲,希望爭取更好的勞工環境、勞工福利,也希望能為台灣現代社會轉變留下歷史紀錄。」在當年書寫工人文學,可說是冒著死亡、入獄的風險,楊青矗說當時每次撰文「都是驚驚地寫,將戒嚴的規定放在一邊,寫下來再說。」

楊青矗回憶,70年代他書寫《外鄉女》,彼時擁有大量讀者的《聯合報》副刊正好換新主編,他接到邀稿電話時,便直言將寫一系列的女工小說,主編爽快應好,首篇見刊後主編轉告楊青矗須到警總說明寫小說的動機與事實的情況,「我那時便回訊請警總到各地社會局洽詢,社會局都有工廠與女工待遇的詳細情況,我不須赴警總回答。」楊青矗感嘆,從此之後該報主編明示請他「千萬別再來發表作品」。

楊青矗的作品很長一段時間也僅能散見於文學刊物或小規模的地方報,但隨著台灣解嚴,他的作品聲名鵲起,日益受到重視,近來《外鄉女》也被改編為電視戲劇,但楊青矗念茲在茲的還是希望作品能夠讓更多資方愛惜勞工,「知道工人的權益,要對工人有所照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