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建議/救濟弱勢輔導就業 避免惡性循環
公關小姐亞彌(化名)轉行當護膚小姐,收入銳減,這個月連7千元的房租都繳不出來。(記者徐聖倫攝)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武漢肺炎造成酒店停業,公關小姐跟著受災不得不轉入地下,除了形成防疫破口,使原本就是弱勢者的她們更雪上加霜。專家建議,政府紓困救急之餘,也應考量從根本解決問題,透過與NGO(非政府組織)更緊密合作讓這群弱勢者願意、能夠接受協助,才能避免惡性循環。
台北市社工師公會理事長李宏文指出,疫情恐讓弱勢族群「社會排除」情形更加嚴重,導致弱者恆弱。而報導的個案從事性工作,且男友還吸毒,本身狀況就「見不得光」,所以在很多的協助方案中,形同被「制度性排除」,已經不是只有經濟弱勢,還包含社會關係孤立、受暴等問題,具有複合性的風險。
李宏文認為,短期來看,包括提供補助方式的紓困、支持性就業也許可以救急;但是從根本上要解決問題,必須藉由社會安全網涉入,以較長時間從陪伴中取得信任,包括就業輔導、脫離受暴環境、孩子受到正常托育等方面著手,才有解決機會,而這些都需要政府與NGO更緊密配合,否則救急協助一過,一樣回到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