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分析:毒梟將台灣列中繼站
〔記者邱俊福/台北報導〕近年海巡署先後在我國海域、漁港破獲多起重大毒品走私案,分析發覺大部分毒品皆來自金三角,而我國毒梟在跨國毒品走私犯行中,逐漸扮演規劃和運輸的重要角色,讓台灣儼然成為東南亞毒品銷往日韓等東北亞國家的中繼站。海巡署除運用高科技裝備、毒品情資整合等加強掌握販毒集團動向,並密切與毒品來源國或地區跨境合作,強化打擊毒品。
加強跨國反毒合作
海巡署自2016年以來破獲的重大毒品案件,包括烏坵海域破獲國內治安史上數量最大的1800塊海洛因磚、南沙太平島海域查獲漁船走私安非他命832公斤、屏東車城破獲1240塊海洛因磚、新北市萬里破獲新興毒品分裝場2914.3公斤、小蘭嶼南方處查獲安非他命899.16公斤,以及伽藍漁港查獲K他命648.7公斤等。
治安機關分析這類漁船走私毒品犯行,推斷我國毒犯是受僱前往緬甸外海,接運金三角毒品後,再經由我國轉至東北亞國家或中國。此外,印尼、日本與澳洲近年查獲的巨量安毒案,除查悉毒品來自金三角,且至少有2案,都有台籍成員居中扮演規劃走私與運輸的角色。柬埔寨、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韓及泰國,過去兩年也曾通報我方,查毒時曾逮捕台籍成員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