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時報 光明面新聞最多

2007/02/09 06:00

提供防治求助資訊

〔記者王瑞德/台北報導〕由文化大學大傳系副教授賴祥蔚指導學生進行的一項家庭新聞負面報導研究中顯示,台灣報紙對於家庭新聞的報導高度偏向負面,且以家庭暴力新聞則數最多,但是自由時報提供家庭負面新聞中許多防治資源與求助資訊,顯示自由時報漸重視閱聽眾的視聽校正與對報導的理解度。

在中廣流行網主持「晨光序曲」節目的文大副教授賴祥蔚,有感於家庭負面報導太多,除了在節目中致力於發掘正面的家庭新聞外,也呼籲國內的報紙多多挖掘正面新聞,導正社會的家庭價值。

根據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優質新聞會讓民眾心情變好、啟發民眾活力,負面新聞則會讓人失去信心,但是以去年9月間新聞統計為例,台灣各大報的家庭負面新聞比正面新聞多出5倍,負面新聞居多,其實是一般民眾普遍的感覺,其中又以家庭暴力新聞的則數最多,其次為家庭道德與行為,其中包括家人自殺、家庭性侵、家庭導致傷害、家庭棄養問題。

文大研究有落差

但是一向大篇幅深入挖掘報導光明面新聞的自由時報,卻在此一調查統計中,被列為家庭新聞正向報導最少,顯然和外界認知有顯著差距;賴祥蔚副教授特別澄清,由於這僅是針對與家庭新聞有關的報導進行統計,並非指自由時報有關光明面正面新聞的報導較少,事實上恰好相反,自由時報反而是全國光明面新聞長期報導最多的媒體,甚至經常以頭版頭條方式處理光明面新聞,作法值得肯定。

小法典配合報導

調查顯示,自由時報在報導家庭負面新聞時,會有專家較大篇幅的資訊提供報導,例如在「夫躲債假離婚妻吞產逐他出門」報導中,會附上「證明假離婚,先吃偽造文書罪」,與「配偶移轉產權,脫產無法可管」等專家資訊報導。

而在性侵害案件或婦女受虐事件中,自由時報則附上「性侵害刑度比較表」、「小法典─特殊境遇婦女的扶助項目」,雖然在去年9月統計期間有關家庭新聞的總數較低,且負向報導佔了總數的77%,但是自由時報會提供許多防治資源與求助資訊。

肯定自由的努力

賴祥蔚說明,此一調查當初僅設定於「家庭新聞」,事實上家庭新聞僅是佔整個光明面新聞的一部分,其調查目的是為了呼籲媒體多報導正面新聞,他再次強調,對於自由時報長期在挖掘報導光明面新聞的努力,他是非常欽佩也希望大家仿效的。


研究鎖定家庭新聞 賴:千萬不要誤會

記者王瑞德/專訪

「我對自由時報長期以大篇幅報導光明面新聞非常敬佩!更希望全台灣所有的媒體都能仿效!」

文化大學大傳系副教授賴祥蔚昨天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內新聞媒體報導負面新聞居多,但是他對於自由時報長期以來,願意以相當大的篇幅,深入挖掘報導充滿人性的光明面,甚至不惜以頭版頭條方式報導光明面新聞以激勵全台灣人心,覺得是一件相當好的事。

賴祥蔚副教授說,就他個人的觀察,自由時報是台灣平面媒體中,長期且以最多篇幅報導光明面新聞的報紙,他更期盼台灣有更多的媒體能仿效自由時報的作法,以媒體的力量將人性的光明面散發出去,他也肯定自由時報記者們願意開發大量的光明面新聞,並對溫馨感人的事件做深入報導,這是很好的事。

由於學生針對家庭新聞所進行的正面和負面新聞報導則數研究,與光明面新聞的報導顯然有極大落差,賴祥蔚強調請外界千萬不要誤會,因為他相當肯定自由時報在報導光明面新聞的貢獻,但是因當初學生所做的研究只單單鎖定在「家庭新聞」上,該則新聞前提必須是以完整「家庭」為主,而所謂「正面」和「負面」新聞的報導,事實上只是以新聞的屬性而論。

賴祥蔚更擔心外界有人斷章取義,扭曲了此項研究的出發點,對於本報主動與他聯絡,他表示相當高興,因為只有互動才能創造更多的光明新聞,這也是此項研究最終的目的。

賴祥蔚特別強調,由於社會新聞所報導的線索來源經常來自警察機關,不管是發生或破獲的案件,往往會被歸類為負面新聞,事實上像自由時報經常在報導此類新聞時,會特別註明「小檔案」、「小法典」或是提供避免遭性侵害、性騷擾和保護自己和居家安全的方法,這些都是值得稱讚的。


優等光明報導 記者公會肯定

〔記者洪敏隆、鄭學庸/台北報導〕自由時報長期大篇幅挖掘台灣各地光明面及公益事蹟,去年九月更榮獲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頒發年度社會光明面新聞平面媒體報導類「優等」的殊榮。

有別於許多媒體動輒以駭人聽聞的社會暴力及騷動事件爭取閱聽率,自由時報長期以來努力發掘台灣各角落的公益事蹟,並在向來被視為「犯罪新聞」的社會新聞版面及頭版,進行深入紀實報導,風格獨樹一幟。

透過記者 發掘故事

社方期望透過記者的筆,發掘台灣社會各個角落裡不同的生命鬥士、救命菩薩,希望藉由他們的故事,鼓勵更多生活在角落的人們走出黑暗,畢竟人與人之間的愛勝過一切,再殘破的鏡子,愛都可以打破重塑、使人幸福,再怎麼殘缺的杯子,只要一轉向就有它的功用。

去年代表領獎的屏東駐在記者羅欣貞在典禮上說,四月報導屏東泰武鄉部落兒童營養不良,當地一位善心老師一連四年自費購買鮮奶,並送至山區給小朋友,果然讓小朋友們頭好壯壯,此新聞見報後,已有鮮奶商免費贊助當地小朋友一年份的鮮奶。

羅欣貞說,最讓她感動的地方在於,這位善心老師雖然因此而出名,但依然同樣謙卑、滿懷愛心,而她也由衷感激這些長期默默為台灣奉獻心力的小人物,讓她有機會見證台灣源源不絕的愛心與生命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社會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挺選手拚好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