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協力者恐深偽影片擾大選 調查局加強偵辦、教6點辨識

調查局長王俊力表示,針對干預大選的深偽影片,將採「立即澄清」、「迅速下架」、「溯源追查主嫌」方式辦理。(記者錢利忠攝)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2017年「深度偽造」(Deepfake)技術問世,不只是影片與聲音重製的重大里程碑,也帶來詐騙、國安甚至是影響選舉的犯罪風險,調查局憂心深偽技術日趨成熟,恐被境外敵對勢力及在地協力者惡意利用,為明年選舉添加諸多不確定性,27日召開記者會,教導民眾如何識別深偽影片。
調查局公共關係室調查官曾婷岳表示,深偽取名自「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和「偽造」(Fake),代表結合電腦視覺與深度學習的技術,得供
電腦對多媒體進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學習,製作出高度逼真的虛假影音,隨著深度偽造技術日趨成熟、製作門檻降低及成品的高擬真性,深度偽造技術也淪為有心人士的犯罪工具。
曾婷岳說明,民眾如果要使用肉眼辨識影片真偽,可從以下幾個層面著手,首先,注意主角的眨眼頻率、與眼球是否有不自然的移動;其次,視線方向是否與轉頭方向相反;第三,手或其他異物移到面前時,有無出現遮擋偽影;第四,臉部邊緣有無瑕疵、面容是否不對稱或顏色異常;第五,眼鏡、項鍊、耳環等飾品是否異常;第六,頭髮、牙齒、胎記、刺青、痣、語言、生現等生理特徵是否異常。
曾婷岳指出,為有效防制深偽影音對我國帶來的威脅,調查局也加強發掘疑似使用深度偽造技術的爭議影片,輔以深度偽造影片檢測流程進行分析,以「速辦速移」原則偵辦,適時公布結果導正視聽。
針對影片之檢測,調查局除採用具有成熟辨識技術的商用偵測軟體,以實現自動檢測及偽造信心值得估算,另搭配網路開源平台及開源程式碼作為輔助工具,作為二次驗證。
此外,調查局也運用傳統的影像分析方法,包括錯誤級別分析(Error Level Analysis)和雜訊分析(Noise Analysis),針對影片中可疑的影像識別疑似遭變造處,輔以人工識別的方法,觀察畫面中臉部、顏色、生物特徵等異常處。
調查局長王俊力表示,針對爭議影片的真偽辨別及溯源偵處,是為查明爭議影片製作者或最早散布者,以瞭解其製作散布目的,維護國家安全及選舉公平。為加強調查能量,已與社群平台合作,查處國人在地協力對我國進行認知作戰案件,積極阻斷假訊息傳播源頭。
對於涉嫌違法案件,調查局將報請六都檢察署的「AI生成或深度偽造(Deepfake)假訊息案件處理中心」指揮偵辦,達到「立即澄清」、「迅速下架」、「溯源追查主嫌」的目標,以保護我國選舉制度公平性及維護社會穩定性,並為即將到來的113年總統及立委二合一選舉作好準備。
法務部長蔡清祥指出,為選舉公正,調查局將加強主動發掘深偽影片,防制於機先,運用系統化工具及科技偵查,識別爭議影片真偽,溯源爭議影片製作來源,速辦速移,並將請社群平台下架影片,加強偵辦國人在地協力對我進行認知作戰案件。他也呼籲,大眾需建立危機意識,切勿輕易相信網傳爭議訊息。

調查官曾婷岳說明如何人工辨識深偽影片。(記者錢利忠攝)

法務部長蔡清祥呼籲民眾要注意網傳爭議訊息。(記者錢利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