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訴鑑定修法拖延逾一年 民團批法務部假研議之名阻擋

民間監督落實司改國是會議決議聯盟今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蔡英文總統及行政院應立即盤點司改決議落實狀況,並批評法務部不要再阻擋刑訴鑑定修法。(記者陳鈺馥攝)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為落實司改國是會議決議,司法院刑訴鑑定修法草案會銜行政院已超過一年半,遲未有任何新進展。民間監督落實司改國是會議決議聯盟今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蔡英文總統及行政院應立即盤點司改決議落實狀況,並批評法務部不要再阻擋修法。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林永頌表示,司改國是會議最後一場討論結束到現在3年半,司法院對於鑑定制度修法草案在2019年送到行政院,但政院一直遲未決定,聯盟在去年3月曾拜會蔡總統反映民意,總統也認為要加速進行,不解為何經過一年半後,政院還未審查出來。
林永頌指出,鑑定只用書面方式提供給法院,法院可能會不了解,一定要透過法庭上交互詰辯的意見,才能就鑑定互相了解。尤其接下來要推行國民法官,如果鑑定人不來陳述,國民法官要如何了解證據案情。
針對鑑定之事,該聯盟上個月收到法務院公文回覆:「本部對於刑訴鑑定草案強化鑑定程序保障之改革方向,敬表贊同,惟對草案中部分疑義提出不同意見,目的係為完善鑑定規定,並建立確實可行之制度,目前仍在研議中」。
民間監督落實司改國是會議決議聯盟質疑,由於司法院早在起草修法條文時,就已經邀請法務部參與研議,法務部現在卻回還在「研議中」的說法,顯然是阻擋修法的杯葛手段。
聯盟直指,刑訴鑑定修法草案遭受強大阻力,最主要原因是行政機關中的鑑定人,包含法醫師、檢驗員、警調鑑定專家等,不願意接受草案要求鑑定人應該在鑑定報告具名負責,以及必須出庭接受交叉詰問的修正規定。
林永頌批評,據他側面了解,法務部認為要求鑑定人出庭會疲於奔命,鑑定人不夠無法到法庭去,但就是案件有爭議所以才更要去法庭交互詰問,在國外也是這種方式。法務部竟然可以據此杯葛,呼籲行政院加緊腳步審議,
台灣大學法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億表示,他當時是司改國是會議第一分組委員,這個司改決議是法律人及非法律人一致通過的,但案子送到政院就卡關。他強調,鑑定人出庭接受詰問是避免冤案的關鍵,江國慶案等5案若沒經科學檢驗是不會被察覺的,尤其江國慶案死了一條人命。
李俊億談及,第一分組召集人是行政院政委羅秉成,其壓力應該是很大,希望法務部不要再阻擋,這個鑑定修法非常有必要性,五個冤案是制度不完善所造成,沒有建立鑑定證據能力的規範,要建請政院建立證據規範制度,鑑定人應上法庭說明證據怎樣來的。
冤獄平反協會執行長羅士翔表示,去年3月就希望行政院趕快通過,一年後民團還在呼籲趕快修法,對此感到相當遺憾。相關鑑定修法是很重要的,法務部卻拖延至今。五個案件刑事補償金額超過2億元,這些冤案補償是補償不了青春,也喚不回江國慶一條人命,希望蔡總統能好好管控司改國是會議的決議進度。

江國慶案、蘇建和案、徐自強案、鄭性澤案、謝志宏案五案,相關鑑定錯誤之處,民團認為應落實司改國是會議決議,要求鑑定人未來須就鑑定證據上法庭接受交叉詰問。(記者陳鈺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