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督盟:罷免投票 民意對國民黨的重新檢視

罷免國民黨立委團體「港湖除銹」。(資料照)
〔記者林欣漢、林哲遠/台北報導〕第一波大罷免進入倒數十九天,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昨受訪表示,這次的大罷免與過去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基隆市長謝國樑等罷免案不同的地方在於,此次罷免投票可以視為對國民黨重新的民意調查,有期中選舉的概念,是一個重新再進行政治評價的選舉,只要是新的時間、新的民意,那投票就有意義,不論票數多寡。
張宏林指出,廿六日有廿四位國民黨立委進入三階罷免投票,可以視為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因為本屆國民黨立委在立法院對國家造成的危害,讓選民明顯感到有危機意識,這是一個政黨整體的問題,不管是毀憲亂政、不專業的立法拖垮財政紀律,或者是舔共、親共,在這些元素都沒有消失之前,被罷免的狀況可能會比目前民調預期來得更高。
張宏林舉例,國民黨立委羅智強稱,他是大安區選民以五十三%選票選出來的,「拿更大的民主五十四%罷免我,我就閉嘴。」但這個說法是不大對的,若羅智強做得很好,就應該有認為他做得好的民眾出來支持。
張宏林表示,二○○八年立委席次從原先的二二五席減為一一三席,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制設計,是希望促使更多走向「中道」的候選人出線,但國民黨在法案、問政等出現許多爭議,劍走偏鋒,使得人民對其厭惡值提升,其問政能力也差強人意,自然催出選民以罷免方式來反制,透過期中投票來論斷他們在立法院的表現是否適格是合理的。
藍委問政走偏鋒 厭惡值提升
而對於罷免投票,國民黨內評估罷免情勢轉趨「樂觀」,罷團則全面升級陸空戰,張宏林表示,這對罷團來說反而是一個加分,當國民黨感到樂觀、沒有危機的時候,其支持者反而可能會降低投票的意願,不會去投票,距投票日還有一段時間,國民黨的評估令他感到訝異,因為這樣等於是告訴支持者不用再動員,他不清楚國民黨是如何評估的,當然有可能是真的樂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