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駐中大使:北京威脅台灣是錯誤做法
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受訪表示,美方始終向中方主張對台的侵犯、脅迫行徑是錯誤做法,認為北京應與賴清德總統對話。(美聯社檔案照)
建議中方應與賴清德總統對話 但遭拒絕
〔編譯林家宇/綜合報導〕即將於廿日隨拜登政府卸任的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接受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訪問時,提及美方在台海議題上,始終向中方主張對台的侵犯、脅迫行徑是錯誤做法,認為北京應與台灣當局及總統賴清德對話。
美方立場 持續履行台灣關係法責任
伯恩斯在九日播出的外交事務播客節目中,與擔任主持人的編輯庫爾茨─菲蘭對談,聚焦過去四年來的台海局勢。伯恩斯提到,有時他們會與中國官員就台灣和其他議題進行長時間辯論,也會試著投入許多時間與省長、市長、非營利組織和商業人士會面,但只要離開北京,很少人會向他問及台灣,想知道的會是中國留學生簽證、投資和終戰八十週年的二次世界大戰等話題。
伯恩斯說,無論是公開還是私下,中國領導層每天都毫無疑問地清楚表達要讓台灣回歸中國的意圖;美方的立場則始終與一九七九年以來制定的一中政策一致,不斷向中方表達好鬥挑釁及試圖脅迫台灣的做法錯誤,華府也持續行使基於「台灣關係法」的責任,堅持兩岸長期存在的歧見必須以和平手段解決。
伯恩斯表示,美方強烈建議中方和平行事,並認為中國政府與台灣當局及賴清德對話是更好的方式,但遭到中方拒絕。
應對台海局勢 「必須每天做好準備」
至於目前台海局勢是否比他剛上任時緊張,伯恩斯說,他同意美軍印太司令帕帕羅的說法,「我們必須每天做好準備」,不能考慮五年、十年或十五年這樣的時間表。
伯恩斯談到,美國強化印太地區地位的另一情況,是日本在台灣議題上展現出甚於以往的積極態度,菲律賓也是如此。同樣引起注目的是歐洲議會及法國國民議會議員訪問台北,展現對台灣的政治、人道支持。美方及盟友除建立應對任何可能結果的能力,也處在一個強而有力的立場,向全世界主張應集體堅持和平解決台海問題。
伯恩斯強調,美國固然強大,但強大之處很大程度來自於同盟關係的運作,包括日本、南韓、菲律賓、泰國和澳洲等同盟,擴展了美國的力量。他說,「美中競爭中,很多人會以核武、海、空軍力量和經濟來判斷高下。這是錯誤的評估方式,你得評估中國是在對抗美國、日本及其他同盟」、「若是我們想勝過中國,我們就得成為一個與盟友保持緊密關係,而非拋棄他們或試圖公開批評、羞辱以及爭奪其領土和國家主權」。
伯恩斯在十日刊出的「紐約時報」專訪中,批評中國近四百間企業供應俄羅斯所謂的軍民兩用產品,以及深化與伊朗、北韓之間的交流等行徑,「因為他們(中國)正和國際體系中最不可靠的混亂製造者沆瀣一氣」,強調拜登政府正推動最後一絲努力,試圖說服北京政府重新思考向俄、伊、朝靠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