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柯市府疑低估容移代金 京華城再賺40億

京華城改建案風波不斷,北市議員質疑容積移轉代金大有問題,京華城低價高賣,從中大賺40億元。(記者田裕華攝)
〔記者江采蓁/台北報導〕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京華城土地容積率從三九二%提高為八四○%,風波持續延燒。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游淑慧質疑,柯市府除了創設二十%容積獎勵項目,容積移轉代金也大有問題,京華城低價高賣,從中大賺四十億元,市府未來應檢討神秘的容移機制。
台北市議會昨進行工務部門質詢。針對京華城容積案,市議員游淑慧痛批,「容獎部份叫白送,容移部份叫賤賣。」她指出,容積獎勵部份,監察院已調查可建樓地板面積為五五八五坪,而京華城對外宣稱要蓋頂級商辦,一坪售二○○至二五○萬元,就算以最低每坪二○○萬換算,其中利益也高達一一一億七千萬元。
游淑慧說,針對容積移轉機制,京華城三十%的容移一半是跟市府購入,花費四十四億元容移代金,向市府取得十五%容移,換算下來約四一九六坪,但未來市價約八十四億元,等同京華城瞬間翻倍再賺四十億元。
「只有容獎有問題嗎?容移代金有無低估?市府如何鑑價容移代金?」游淑慧直言,京華城至今都沒蓋好,低價高賣,光是靠容獎二十%加上容移就賺了一五○億元。
對此,前都發局長、現任工務局長黃一平表示,京華城當時也是透過容積移轉審查及估價;但游淑慧反批,備受爭議的北士科也經過估價,「估價完都不用審一下市價趨勢?」不能只相信估價報告卻不參考市價。她呼籲,容積獎勵有無縱放監察院已認定,容移代金是否低估未來要繼續討論。
根據監察院糾正案文,京華城容積案因柯市府在欠缺法令依據下,逕於案內創設「韌性城市貢獻」、「智慧城市貢獻」及「宜居城市貢獻」等獎勵項目,據以合計給予按基準容積,外加最高二十%容積獎勵,已逾越上位法規《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內政部《都市計畫細部計畫審議原則》,確有重大違失。
對於容積爭議,威京集團近日發表聲明,指容積率取得過程一切依法;京華城也刊登廣告,指「被霸凌卅七年」,議員則批京華城「得了便宜還賣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