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台 美學者:美中競爭態勢更強
民進黨立委何志偉昨在立法院邀請布魯金斯研究所學者透過視訊對談選後的美中台情勢。(記者彭琬馨攝)
〔記者彭琬馨/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大選由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勝出,對於選後美中台關係,美國布魯金斯中國戰略計畫主任杜如松昨表示,美中關係持續惡化,與兩強間實力逐漸縮小、意識形態隔閡不斷擴大有關,與誰擔任領導人不直接相關;他認為,美中競爭態勢不會改變,且會增強。
拜登重視民主價值 有利台灣納全球體系
民進黨立委何志偉昨在立法院與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斯沃斯莫爾學院共同舉辦「美國大選後印太情勢下的台灣戰略」研討會,以結合實體與虛擬(線上)形式進行。會中邀請布魯金斯中國戰略計畫主任杜如松、歐美中心主任萊特、印度計畫主任麥丹等人以視訊方式,分別針對美國選後的美中、美歐與美印關係進行分析。
針對拜登上台後的美中關係,萊特說,拜登重視國際上的多邊戰略體系,這是與川普不同的地方,這對台灣也會有好處;加上拜登重視民主價值,台灣會有更多貢獻世界的機會,也有利台灣納入全球體系。萊特也說,拜登長期支持美國與歐盟、亞洲盟友的關係,研判在拜登主導下的美國政府,相較川普將會更明確、可預測及可信。
杜如松則表示,中國逐漸崛起並強調與自由民主意識形態競逐、輸出集權統治模式,此類結構性因素造成美、中兩強關係惡化,與誰擔任領導人不直接相關。
杜如松並指出,美國對中國的警醒態度是跨黨派、跨領域的,如國會推出一系列反制中國、強化與台灣連結的法案,美國企業對於依賴中國也增加警惕,盼能尋求更多元、安全的供應鏈,美國同時也意識到台灣在國際空間受到的打壓;他認為,美中競爭態勢不會改變,且會增強。
杜如松提及,長遠來看,美方目標是希望確保台灣在技術領域維持全球優勢,同時與台灣建立科技與安全同盟,他認為美台間能進一步思考如何在規範制定或產業政策上合作。
何志偉說,英國首相強森今年年中提出將G7擴展為十個民主國家的D10,他認為台灣在疫情中出類拔萃的表現,已經讓台灣準備好成為D10加一的一員。何志偉表示,相信未來在印太戰略、南海自由航行權議題中,台灣將扮演更積極主動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