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學者:美強化南海軍力 可就近馳援台海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美國海軍十五日宣布「雷根號」航艦打擊群正部署於南海,這是雷根號今年第三次部署在南海;戰略學者昨認為,美國航空母艦再度駛入南海,帶有「看守」的意味,向北京傳達不可有在美國選舉前後期間出現任何行動的遐想。除南海外,美軍的部署也說明如台海有狀況,隨時都可以就近馳援。
美中競逐 台海南海軍事張力升高
中正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所教授宋學文指出,美中競逐在台海、南海都有軍事張力,若真的發生武裝衝突,對美國而言,會希望在南海,因為可以拉攏東協國家及澳洲、印度,而中國則傾向在台海或台灣外離島。而位處南海邊緣的東沙島,就能滿足兩方的要素,且戰略位置特別,掌握潛艦進出第一島鏈的要衝。
因此,宋學文預測,中國操作立榮航空東沙被迫返航事件,作為「試水溫」,台灣以軍機運補與護航所費不貲,全改以水路運補緩不濟急。所以,可能以製造台灣須對東沙島軍包機運補和北京進行「事務性」協商的空間,這一方面有助於中方宣洩正升高的美中軍事壓力,也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內對外都能有所交代。
美航艦南海現蹤 傳達「戰略清晰」
國防院助理研究員黃恩浩表示,美中於南海是自武漢肺炎疫情開始競爭,目前白熱化,而雷根號在美國大選前夕進入南海,給中共帶來了不可有在選舉或政權轉移期間能夠進行任何行動的遐想,再次強調自由航行。
此外,黃恩浩說,中共不斷軍機擾台或沿海軍演,此類軍事行動也是針對美國,因此美航艦在南海現蹤也是傳達「戰略清晰」,而十月底美、日將進行「利劍」聯合軍演,可看出目前美國透過日本、印度、澳洲等國,組成「小北約」制衡中國。
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受訪表示,南海是目前敏感區域,而距離美國大選接近,雷根號此時部署於南海,若台海、南海隨時有狀況都可以就近馳援;而陳世民也明白指出,美中兩強之間,中國不放棄對台使用武力、而美國給予台灣安全上面的保護,台灣當然要與美國站在一起。
蔡無連任壓力 應擬調整兵役制度
至於台灣可做的「超前部署」,陳世民指出,當前中共對台軍事如共機擾台打「消耗戰」,總統蔡英文應藉聲望仍高,及無連任的選票壓力下,針對兵役制度等國防事務,進行整體的思考調整。黃恩浩則認為,台灣應持續強化與美國進行情監偵合作,並強化戰備、增強民心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