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通過核三廠重啟公投案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4點反對

核三廠17日停役。(資料照)
相關新聞請見︰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立法院今(20日)三讀通過核三廠重啟公投案,要17日才剛停役的核三廠延役重啟,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聲明抗議,批評國民黨、民眾黨在立院挾人數優勢倉促通過,但老舊核電廠面臨4大問題,包含重啟核電曠日廢時、延役成本高昂、風險巨大、無助能源韌性等,呼籲勿將公投當作政治工具。
核三廠2號機運轉執照到5月17日止,達成運轉40年的任務,台灣3座核電廠全數停機,實現非核家園,不料短短3天,立法院今日就通過公投案,「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的公民投票案,經中選會公告後,將於今年8月23日舉行投票。
廢核平台指出,藍白在立院挾人數優勢表決通過核三廠延役公投案,但提醒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與前主席柯文哲,過去皆曾公開承認「核廢無解,核災風險、核電不可用」,如今卻集體背棄承諾,聯手推動高風險的核電。
廢核平台也指出4大反對理由:1、重啟核電曠日廢時,舉例美國核電廠延役的相關審查需16個月到11年不等,而台灣核一廠2009年提出延役申請,歷經7年最終仍撤案;2、核電延役成本高昂,再舉美國加州魔鬼谷核電廠延役5年,運轉成本高達118億美元(3892億台幣),換算電價每千度高達3331至4321元,遠超再生能源均價,至於核廢料處理費,日本1.9萬噸核廢預估需7740億元。
第3個反對理由:核三重啟風險巨大,需面臨全面檢討設備老化及安全升級策略,且核三為壓水式反應爐,運作壓力高於核一、核二的沸水式設計,對圍阻體與蒸汽產生器的安全要求更嚴苛,歐美多國壓水式反應爐便曾因材料疲乏與腐蝕問題更換,亦曾破壞結構導致延役失敗;且核三廠更位於恆春斷層帶。
第4:核電無助能源韌性,廢核平台認為,去年全球核電佔比降至9%,45年最低,再生能源新增發電量8580億度,分散靈活、擴張迅速,真正因應氣候變遷與供電挑戰,核電則有地緣政治與軍事衝突的脆弱性,以及冷卻系統一旦遭攻擊或電力中斷,後果不堪設想,
廢核平台主張,在野黨勿將能源議題作為政治抹黑、鬥爭的工具,老舊核電廠不應再重啟,過去藍白兩黨都曾因核災風險反對核電,如今出爾反爾,不顧核廢料萬年影響,未來公投案若舉行,廢核平台將邀請公民團結力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