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前談大罷免 賴清德:直接民權會成日常 這是民主深化

總統賴清德接受「敏迪選讀」網路頻道專訪。(總統府提供)
相關新聞請見︰
〔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賴清德總統就職將滿一年,針對公民發起的大罷免潮,他於今晚播出的「敏迪選讀」網路頻道專訪中說,公民力量是很可貴的,他們用的是憲法賦給公民的權利,除了選舉以外,還有罷免,還有創制、複決,這個是憲法賦給人民的權利。他說,當初,馬英九前總統也曾肯定罷免權;像這一次的公民運動,已經代表台灣的民主政治更往前進了一步,就是由間接民主、代議士制度,會往直接民權來走。
他並說,當罷免,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時候,創制、複決,未來也會成為日常,會成為直接民權,會漸漸推展出來,這個也是民主的深化。
另外他認為,我們要共同來深化民主。就是說,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權利,這是人民公民運動、自動自發,沒有人有辦法主導,也沒有人有辦法停止,所以我們應該要尊重公民的權利,坦然面對,不必去刻意貼公民罷免運動的標籤,也不要把它形塑到是因為執政黨在策劃,這個沒有必要。
主持人問到在野黨提出520要罷免總統,這是一個公民的權利嗎?賴清德回答,這是立法委員所擁有的憲政權力,作為總統,就是尊重。
針對目前的政治僵局,賴清德說,民眾會有想說,怎麼立法院這麼亂?第二個,為什麼行政院屢屢提出覆議?是不是沒有尊重立法院?但是時間一久了之後、看得更清楚之後,特別是司法院憲法法庭的判決,立法院強行通過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是違憲的。他當過立法委員,對議事算嫻熟。這一年來,其實立法院在開會常常沒有遵守議事規則,或者是破壞了議事的慣例。結果在野黨在第一個會期就利用修改「立法委員職權行使法」,經過憲法法庭的判決,既侵犯了總統的權力、行政院的行政權,還有監察院的監察權,也侵犯了司法院的司法權。所以老百姓就會看得更清楚,你怎麼透過修改一個法律,侵犯了總統跟三個院的權力?這不行!然後再仔細看下去,你下個會期並沒有因為上會期被憲法法庭宣告為違憲而有所調整,反而變本加厲,包括通過「財劃法」。在野黨的這些種種作為,自然而然會讓民眾看得更清楚,一開始也許並不那麼瞭解,但是現在社會是越來越瞭解。
至於朝野是否增加溝通,賴清德說,溝通是不嫌多啦。制度性或是法制性的溝通,就是立法院朝野的黨團協商,立法院長有責任組織朝野協商,但都不得要領,為什麼?因為一開始的時候,國民黨跟民眾黨在國會占多數,有政治期程要推動,這是為什麼協商的功能突然失去。所以不是沒有協商,法制面的協商根本沒有辦法充分發揮出來,這是因為政黨的立場。
賴清德說,蔡英文總統她在卸任之前就有注意到,未來朝小野大,她希望能夠幫朝野建立一個溝通的平台,所以邀請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當時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可是朱並沒有赴約,柯雖有來,沒有得到好的結果,他上任之後做了一些努力,希望跟在野黨能夠有接觸溝通的機會,但都不得要領,沒有辦法實行。目前朝野的僵局倒不是因為溝通的問題,還得政黨的立場願意溝通,才有辦法再溝通。
被問到在野黨與中國的對話是相較順暢的,是否透過與在野黨合作加強跟中國的溝通嗎?賴清德直言,兩個路線不同啦,因為在野黨一個是接受九二共識,一個是主張兩岸一家親,基本上是一個中國原則,民進黨是主張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主張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要由兩千三百萬人決定,主張台灣的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不能夠放棄主權。
談到理想中的台灣,賴清德在訪談最後說,他當台南市長曾經擘劃一個願景,就是引用葉石濤先生的一句話,台南是一個適宜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現在當總統,希望不僅台南,每一個城市都是。當然,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國家要有願景,第一個願景就是民主和平,第二個就是創新繁榮,第三個是公義永續,我們要持續地往這個方向邁進。

總統賴清德接受「敏迪選讀」網路頻道專訪。(總統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