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Taiwan Action!影視界無酬相挺拍罷免片 名單曝光含金量超高

    「Taiwan Action影片計畫」首支罷免片,由盧建彰執導。(資料照)

    「Taiwan Action影片計畫」首支罷免片,由盧建彰執導。(資料照)

    2025/03/12 20:54

    劉晉仁/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藍白聯手毀憲亂政、強闖爭議法案、濫刪濫凍預算,引爆人民怒火,曾榮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導演楊力州,1月號召投入製作罷免影片,發起「Taiwan Action影片計畫」,上百名電影圈人士響應,電影人王師今晚透露,將於明天(13日)推出首部影片,由廣告導演盧建彰執導,以台灣民眾最熟悉的日常行為「倒垃圾」為題,呼籲民眾付出實際行動「丟掉垃圾」,除掉不適任的亂台立委。

    目前身兼「Taiwan Action」新聞聯絡人的王師,今天發表聲明:「立法院藍白立委狂刪政府各部門預算,引爆各界怒吼,全台大罷免潮已烽火遍野。在導演楊力州登高一呼之下,百餘位台灣影視工作者紛紛響應,喊出『Taiwan Action影片計畫』作為行動代號,將於3月13日中午推出首支罷免影片,希望透過影片提醒民眾,為了讓台灣更好,對於阻礙台灣進步、危害台灣未來的不適任民意代表,就是要以罷免的實際行動為台灣『倒垃圾』!」

    「藍白立委於一月間以違反民主程序的暴力手段,大幅刪除及凍結政府年度總預算,不僅嚴重破壞民主體制運作,許多政府部門業務更已近乎癱瘓,民眾權益直接受損,並因危及國防戰力而引發國際關注,戕害台灣形象。紀錄片導演楊力州於1月間發文號召影視同業,一同參與支援罷免團體的影片拍攝行動,立刻獲得大量不同領域的影視工作者報名無償支援,目前人數已超過百人,其中三金得主總計超過20座金馬、金鐘和金曲獎。」

    根據王師列出的電影人名單,響應行動的包括導演盧建彰(4A廣告獎、Clio廣告獎)、王小棣(國家文藝獎)、易智言(金馬獎)、葉天倫(金鐘獎)、黃惠偵(柏林影展泰迪熊獎)、陳文彬(金馬獎)、沈可尚(金馬獎)、攝影師周以文(金鐘獎)、製作人李景白(金鐘獎)、編劇陳世杰(金鐘獎)、攝影包軒鳴(美籍,香港電影金像獎)、音效澎葉生(法籍,金馬獎)、剪輯蘇珮儀(金鐘獎)、配樂柯智豪(金曲獎),以及歌曲「拍謝少年」樂團(金音獎)等。

    王師表示,「在有識之士奔走規劃之下,短短不到2個月已開花結果。這是台灣影視史上首次,以單一目標匯聚而成的最大規模集體拍片公益行動,參與的影人不僅包含不同族群背景,更遍及影視工業所有相關領域,所有人不計付出與頭銜,只希望在藍白立委違背人民所託的集體賣台行為之下,為台灣的存亡之秋,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而即將於明天推出的首支影片,就是由廣告導演盧建彰執導,「鎖定第2階段罷免連署作為引爆時機。影片以台灣民眾最熟悉的日常行為『倒垃圾』為題,提醒民眾必須付出實際行動才能除舊布新。『年都過完了,垃圾還不倒掉嗎?』盧建彰表示,『民意代表若無法代表民意,就是失格,就不該在那位置上。人民高於政黨,人民是主人。歷史告訴我們,你不處理問題,問題會處理你。』」

    王師透露,「『Taiwan Action影片計畫』預計製作至少6至8部短片,包含劇情、廣告、紀錄片等不同形式,目前已經完成3部。第一波影片將包含至少4支,以助攻3、4月的第2階段罷免連署為目標。第二波影片則將接棒聚焦至關重要的第3階段罷免投票,積極催出民眾上街投票,罷免不適任民代的實際行動。」

    最後他強調,在影片製作資金方面,本次行動並無任何政黨資金投入,所需資金全由團隊向民間自籌。所有導演皆為無酬參與,甚至帶著自己的班底和公司器材情義相挺。拍攝資金則用來支付必要的行政、技術和人員等基本開銷。

    網友紛紛表示,「太期待了!我好興奮啊」、「大家加油,下架這些亂台立委」、「真的該讓藍白知道無視人民怒火的下場」、「謝謝各位大師相助」、「好感動,好期待看到影片」、「倒垃圾一定要成功!」、「可以預想可能又要有髒水,謠言,爆料攻擊,感謝承擔起各種重擔的人們,無私的付出,大家加油」。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關閉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