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小尖兵訪問團」在溫哥華參加原住民論壇 遇見有一半華裔血統的加拿大原住民政要

「外交小尖兵訪問團」在溫哥華參加原住民論壇,與三名加拿大原住民主講人、駐溫哥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官員們合影。(記者張伶銖攝)
〔本報駐加特約記者張伶銖/溫哥華5日報導〕「外交小尖兵訪問團」5日在溫哥華參加原住民論壇,論壇演講來賓之一原住民高峰會行政總裁格蘭特(Howard E. Grant)對著這群來自台灣的高中生們娓娓道出自己的身世,他說他的父親是華人,母親是原住民,當年他的母親因為嫁給了亞洲人,因此不能再留在自己生長的原住民社區,她並且因此失去原住民身分。
由外交部公眾外交協調會發言人兼執行長蕭光偉率領的「外交小尖兵訪問團」,12名高中生成員分別來自台北市私立復興高中、彰化縣私立精誠高中及台北市私立靜心高中,訪問團這次在北美訪問三個城市,除了加拿大溫哥華,還包括美國西雅圖及舊金山。
駐溫哥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昨日特別為「外交小尖兵訪問團」安排一場探討加台兩國原住民議題的論壇,會中邀請卑詩省的原住民高峰會行政總裁格蘭特、Tsleil-Waututh 原住民部族酋長湯瑪斯(Jen Thomas),以及西門菲沙大學學者哈里森(Scott Harrison)擔任演講來賓,並接受學生們的提問。
有一半華人血統、一半原住民血統的格蘭特說,他的父親出生於中國廣東中山,母親是卑詩省的原住民。他說,在加拿大不管是聯邦或是省政府都強調已與原住民部族「和解」(reconciliation),但究竟「和解」(reconcile)代表的意義為何?
他接著說,事實是在8000多年或是更早之前,他的原住民祖先們已先來到加拿大,明明是原住民先到加拿大的,但歐洲人至今仍然堅稱是他們最先來到加拿大開墾。
Tsleil-Waututh 原住民部族酋長湯瑪斯(Jen Thomas)已擔任酋長4年,曾擔任原住民部族議會議員20年。她說,溫哥華市政府現在愈來愈重視原住民部族的意見,她說,在她剛踏入議會時,那時溫哥華市政府完全不聽原住民部族的民意,現在她認為原住民民意被重視的部分已提升至60%。
每年9月30日是加拿大的「真相和解日」,這一天是為紀念在寄宿學校死亡的許多原住民兒童。在1831年至1996年時,加拿大約有130所原住民寄宿學校,約有15萬名原住民兒童被人從家中帶走,強迫入住寄宿學校接受教育。不少兒童從此未再回家,最近幾年加拿大各個省陸續在寄宿學校所在地方的地下,發現了原住民兒童的遺骸,震驚全加拿大,這段加拿大政府對待原住民的黑暗歷史也引起國際注意。
湯瑪斯說,剛過去的「真相和解日」,她並沒有發起紀念活動,但她看到仍有一些人自發性的到寄宿學校的遺址向不幸喪生的原住民兒童致意,她為此深受感動。
復興高中學生陳宥寰在問題環節時提到,台灣政府亦非常重視與原住民部族的和解,他並提到,台灣政府讓原住民子弟在升學時得到加分,可能就是一種和解的做法。
有訪問團學生則是與原住民權益有關的國際法感興趣,駐溫哥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劉立欣補充,雖然台灣至今仍未進入聯合國,但台灣政府已遵照《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的要求,確保原住民族無論是集體還是個人,都有權充分享受《聯合國憲章》、 《世界人權宣言》 和國際人權法所確認的所有人權和基本自由。

「外交小尖兵訪問團」成員正認真聽加拿大原住民政要說加拿大政府如何努力想與原住民和解。(記者張伶銖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