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退出世衛 台灣醫界聯盟:台灣可能有更多機會

美國總統川普就職後,簽署一系列行政命令,包括退出世界衛生組織。(歐新社)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就職後,簽署一系列行政命令,包括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表示,美國退出WHO後,川普下一步可能試圖重建一個沒有中國影響力的全球衛生架構,甚至可能將整合美國和信任的合作夥伴,建立新的「全球衛生集團」,我國因川普帶來的全球改革,而有更多的機會。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主任吳宜瑾、副主任丁威名指出,美國為WHO的最大單一捐款方(2024年佔WHO總資金的14.53%)、而中國僅有0.35%,但從大流行爆發、疫情全球蔓延、乃至近年龜步進行的病毒溯源研究之中,WHO卻始終缺乏魄力,無法令中國開放原始數據和病原體樣本,讓科學界進行公開透明的研究,甚至支持中方所提出的疫情起源觀點。
他們認為,在疫情中,美國在全球層級展現了極高的領導力,前任美國總統拜登於2021年召開全球COVID-19高峰會,成功籌集32億美元的防疫資金,遠多於同一期間WHO收到的捐款(僅約2億),顯見美國甚至較WHO更能號召全球合作。
他們提到,退出WHO後,川普下一步可能試圖重建一個沒有中國影響力的全球衛生架構,以重振並兌現美國的影響力,甚至可能將整合美國和信任的合作夥伴,建立新的「全球衛生集團」。
他們指出,川普宣布退出WHO,其資源轉移勢必帶動全球治理的「新平衡」,做為「麻煩製造者」的中國無論在民主治理、人權、隱私及透明度方面都偏離WHO乃至於多邊主義價值,自然不可能被其他民主國家接受,也不可能取代美國的地位。反倒是德國等歐盟國家更有捍衛多邊合作的野心,德國去年已經成為WHO第6大捐助國,可想見未來歐盟先進國家將與WHO展開更密切的合作。
他們也提到,美國退出WHO並不意味著我國應放棄參與相關的重要國際機制、也與台灣加入WHO的訴求不衝突。不過,我國仍能因川普帶來的全球改革,而有更多的機會,和美國乃至於理念相近民主國家進行雙邊或多邊合作,讓台灣的影響與領導力在全球衛生的「新平衡」中更被放大,並因而能獲得更多國際的經驗與技術,而推進醫藥衛生進步、保護民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