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美國戰略模糊VS.神聖承諾? 粉專長文分析對台政策

長期關注台美關係的臉書粉專「Taiwan Watch: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撰寫約2500字長文,分析美國近日的發言中的「戰略模糊」與「神聖承諾」。圖為美國白宮。(路透)

長期關注台美關係的臉書粉專「Taiwan Watch: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撰寫約2500字長文,分析美國近日的發言中的「戰略模糊」與「神聖承諾」。圖為美國白宮。(路透)

2021/08/21 06:23

首次上稿 00:40
更新時間 06:2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撤軍阿富汗,部分人士擔心台灣等盟友恐遭遺棄。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17日駁斥此臆測,強調美國對盟邦及夥伴的承諾一向神聖不可侵犯(sacrosanct),而美國對台灣的承諾一如既往的堅實。對此,長期關注台美關係的臉書粉專「Taiwan Watch: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撰寫約2500字長文分析美國近日的發言中的「戰略模糊」與「神聖承諾」。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臉書全文: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在白宮記者會上把台灣和以色列並列,說美國對兩國的承諾「神聖不可侵犯」,​且總統拜登在ABC的專訪上面直接把台灣跟日本及韓國並列,表示美國會用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集體防衛)的神聖承諾來回應外來侵略。​
接連兩天對台灣的地位發言,著實令人震驚。​在這邊我們來進一步分析這些發言的意義。​​

台灣與以色列:​


台灣和以色列有很多相似之處。最常被人提到的相似點包括都是面對強敵的小國,無論「強敵」是單數或複數。​
這也是為什麼蔣介石在六日戰爭(1967年6月)後對以色列推崇備至,希望能用以色列經驗反攻大陸。​
不過對美國而言最重要的相似處,就是這兩國都是「夥伴」(partner),也可以說是「非正式盟友」,即沒有軍事同盟的盟友。​
這使得美國對這兩國遭到入侵是否會直接出兵防禦,都採取「戰略模糊」政策。​
今天或許很少有人會懷疑美國會守護以色列的決心,但其實幾次中東戰爭下來,美國也沒有真正派兵救援。​
最危急的「贖罪日戰爭」(1973年10月)期間,美軍也只有發動「五分錢救援行動」(Operation Nickel Grass)為以色列運送物資,並以第六艦隊護航。​
這其實就很接近有些台海戰事想定中,美日聯軍對台灣的援助方式。​​
以美國和以色列之親近,就算北約盟國不希望以色列加入,美國也大可與以色列締結雙邊軍事同盟。​
當然,以色列歷年的戰績已證明其中東第一軍事強國的地位。​
今天的以色列不去打別人就很好了,或許還不必太擔心以色列被入侵到需要美國救援的情況。​
美國的以色列政策和對台灣的「戰略模糊」差不多,美國也會擔心和以色列正式同盟,會形成「尾巴搖狗」的窘境,讓美國被逼得要和中東週邊國家開戰。​
所以美國寧願提供大量美援、賣給以色列最先進的武器或進行技術轉移,也不在以色列駐軍,至多就是在以色列設置「供應盟軍戰爭儲備計畫」(War Reserve Stocks for Allies,WRSA-I)。​
這也是為什麼不管是在美國的政策圈、或者是台灣一些相關的投書討論當中(例:李喜明總長和2049研究所的研究員Eric Lee在NBC的投書 ),也都建議美國在台灣設置供應盟軍戰爭儲備計畫(WRSA-T)。​​
說到戰略模糊,以色列情境下的戰略模糊其實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以色列不承認也不否認是否持有核武,不過全世界都相信以色列可能有為數不少的核武庫。​​
當年美國雖然不鼓勵,但是在一群曾經參與曼哈頓計劃的猶太科學家幫助下,美國發現時也為時已晚了。​​
據說艾森豪在卸任時留給甘迺迪的訊息中,就包括以色列疑似發展核武的情報。​​
最晚大概在尼克森上任前,以色列就成功發展出核武了。這倒是以色列和台灣比較不同的,就是美國對以色列的核武計劃相當程度默許,但對兩蔣的「新竹計劃」和「桃園計劃」卻是強力阻擋。​​​
​無論如何,台灣和以色列相提並論,這在美國官方的發言當中是相當罕見的情形。​​​
​眾所皆知,以色列和美國之間的連結相當深,猶太裔的美國人在美國外交政策(和其他各領域)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台灣能夠和這樣子強大的盟友直接放在一起,對台灣來說實在是被提升了很多位階。​​​
​或許我們也可以說,對台灣來說,以色列與美國之間的外交關係會是美國所投射的與台灣夥伴關係的最理想型態(ideal type),也就是說,我們在外交關係與國安政策上面可以努力的目標。​​​​

台灣與北約​:​


拜登在ABC的發言應該是震驚了許多人,很多人會問說,那到底美國的一中政策和戰略模糊是否改變了呢?台灣真的變成一個北約等級的盟友嗎?​​​​​
​我們常常提,一中政策和戰略模糊是一個很大的框架,而且也從來沒有明講過到底邊界是什麼。​​​​
​我們認為,這樣的大框架短期內還是不會改變的,例如拜登雖然說到美國會根據公約第五條去「回應」針對日本、韓國、台灣的外來入侵,但還是沒有明講說是怎麼個回應法。​​​​
​因此,如果要講說美國終結戰略模糊,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
​此外,我們上一篇文章並未表示台灣因為拜登的言論而自動升級成為北約的一員,明顯的,拜登當時是提到南韓日本這些「非北約會員國」。​​​​​
​令人驚訝的點是,這兩個國家皆與美國簽署軍事條約,卻將其與台灣並列,還提到集體自衛權回應台灣問題。​​​​​
​儘管事後有資深官員出面澄清對台政策不變(其實早可以預料到),但他也未對總統發言一事多作解釋,白宮發言人方面則是把既有政策內容拿出來念了一遍,也沒有回應去評論總統(層級上也不合)。​​​​​
​目前似乎僅有學者(如葛來儀)出面指出拜登是口誤。​​​​​​
​我們認為,重點不在美國對台政策的「變」,而在「不變中的細微變化」。​​​​​​
我們並不認為拜登的回應是沒有意義、隨意講講的。​​​​​​
正如先前討論一中政策的時候談到的,即使大框架沒有變,我們還是可以去看方向性。​​​​​​
拜登在ABC的講話是有高度的政治意涵,表示風向的確是往那個方向走,而不能只從「不變」來解讀。​​​​​​​
試想,主持人的問題是明確地去問台灣,那麼拜登沒事幹嘛提北約?正如同蘇利文在白宮的回答,記者也是明確問到台灣,蘇利文沒事幹嘛提及以色列?​​​​​​​
當然兩者非同一事件。
蘇利文發言並未被撤除,而拜登言論被以「政策未改變」來做澄清,前者是行政部門的決定,而後者就比較有可能是意外。
但就算是再怎麼無心、再怎麼口誤,很難想像茲事體大的大西洋公約第五條的集體自衛權,會在美國完全沒討論的情況下主動講出。
即便行政體系事後還是出來念一遍那些既定的政策言詞(美國的一中政策不變、對台的承諾不變unchanged),
這樣的「承諾」在短時間內,可能並不會牽涉到台灣的法理地位、也不會打破當前的戰略模糊與中美對峙的狀態。但可以看到整個風向和氛圍是在改變的。​
或許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美國如此大動作、用最高層級來回應疑美論,到底是要講給誰聽的呢?應該很明顯講給某個亞洲強國聽的吧​?
從白宮國安會到拜登本人的回應,其實重點都一樣:阿富汗局勢不能拿來直接套用在台海,美國對台灣的承諾是很堅定的。​
我們認為,與其在國內鼓吹失敗主義、講著會被遺棄,台灣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更加了解美國的國家利益是什麼、看清楚國際政治的發展、持續增強自己的實力,包括經貿實力,文化軟實力,當然還有自我防衛的能量和意識。
蔡英文總統日前已講過:「台灣唯一的選項,就是讓自己更強大、更團結、更堅定保衛自己,自己不作為,只依賴別人的保護不是選項;
仰賴沒有價值做基礎、而且對台灣不放棄用武力的人的一時善意或施捨(大家可以思考是在指誰),更不是選項。​」
了解大國之間的政治角力以及大國的利益所在,我們更能夠知道該怎麼做政策上的調整。​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