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恐長期化 立院法制局建議適度鬆綁旅遊業多角化經營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影響旅遊業慘重,許多業者跨足團購、物流等行業,但都非「發展觀光條例」所允許的旅行相關業務,遊走在灰色地帶;因應武漢肺炎恐長期化,立法院法制局報告指出,目前紓困能否滿足業者永續經營仍有疑慮,主管機關應適度修法有關規範,適度鬆綁旅行業經營範圍,以利多角化經營,促進觀光產業永續發展。
立法院法制局近期提出「鬆綁旅行業經營限制相關問題探討」報告,指出旅遊業者因為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導致開啟「斜槓人生」,跨足團購、物流、健身等產業,在疫情之下轉型求生。
然而,立法院法制局指出,根據「發展觀光條例」規定,旅遊業的業務,包括接受委託代售海、陸、空運輸事業之客票或代旅客購買客票;接受旅客委託代辦出、入國境及簽證手續;招攬或接待觀光旅客,並安排旅遊、食宿及交通;設計旅程、安排導遊人員或領隊人員;提供旅遊諮詢服務;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與國內外觀光旅客旅遊有關之事項。
報告指出,旅遊業者若違反規定上述規定,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甚至得廢止營業執照。過去即有媒體指出,目前旅遊業者開啟多角化的經營模式,是遊走在灰色地帶。
立法院法制局提到,目前政府對旅遊業者雖有各種紓困方案,但武漢肺炎可能長期影響全球人類生活情勢,目前的紓困機制是否足以因應旅遊業者永需經營所需仍存疑,因此建議主管機關允宜研修有關規範,適度鬆綁旅行業經營範圍,容許結合相關產業,以利多角化複合經營,促進觀光產業永續發展。
除此之外,報告提到,近年來旅遊市場蓬勃,民眾旅行方式多元,現在旅遊網紅、部落客興起,若進入武漢肺炎後疫情時代,旅遊觀念、需求和型態勢必有不同變化的發展,但目前「發展觀光條例」規定,非旅行業者雖可代售日常生活所需國內海、陸、空運輸事業之客票,但不得經營旅行業業務。
因此,立法院法制局建議,除適度放寬旅行業經營範圍,也亦應適度開放部分旅遊市場,讓原民部落、特色民宿、媒體網紅、部落客等非旅行業者得有條件從事旅行社業務(如設計旅程、提供旅遊諮詢或安排國內旅遊、食宿及交通),彈性放寬旅行業從業限制,以提升旅遊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