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疫後對台恐恢復現實 學者籲加強新南向政策

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記者塗建榮攝)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讓國際社會認識到台灣與中國差異,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今日出席「進步與正義的世代」新書座談會受訪表示,台灣能幫助、台灣正在幫助防疫,疫情有讓台灣的地位及能見度提高一點,但疫情之後,國際可能又會恢復現實主義。
蕭新煌指出,這一點台灣必須要認清,「雖然有一陣子喜歡我們,但不會永遠喜歡,所以我們要力爭,一步一步來,要靠的是新南向政策!」
蕭新煌建議,新南向政策對東南亞16個國家,台灣的防疫技術、社會配合、資訊科技、防疫醫療及健保制度等,都可以一步一步推廣,讓台灣能見度提高,要從最靠近台灣的區域國家去推。
蕭新煌談及,南亞國家以印度為最大國,東南亞國家有10國,台灣除跟東帝汶沒來往外,其他國家多少都有交流,有很多台商在柬埔寨,現在跟緬甸也有接觸。後疫情時代要持續讓世界知道「台灣模式」,「台灣模式」不是只有做口罩,台灣的醫療和健保制度才是重點。
「衛福部在新南向政策的角色很重要!」蕭新煌提醒,政府要延續防疫表現中的台灣特色和能力,這一次外國雖然稱讚台灣,覺得台灣沒有帶來問題,也有捐贈口罩,但不代表會永遠支持台灣。
接下來,政府應該續溫和添加柴火,讓台灣模式持續輸出,包含防疫、醫療、科技防疫,這些剛好是新南向可以切入去做的,台灣可以與紐西蘭、澳洲合作,這些國家都有很好的防疫模式。
蕭新煌建議,政府的重點應該放在新南向,不要想說非洲也做、南美也做、歐洲也要做,全部都要是不可能的,既然已經有新南向政策,就應該先把新南向做好,「新南向政策2.0」就是要集中火力、加強連結,讓台灣民間力量NGO也投入到新南向。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